中国农民忧虑增收难返贫易 未富先老问题凸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07:4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8月14日电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文称,增收难和返贫易一直是中国农民忧虑的难点。而且,农民未富先老的问题已经凸现,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反贫困的任务更为艰巨复杂。 文章称,截至2004年底, 中国有7.57亿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8.2% ;城镇人口 5.42亿,占41.8% 。一般来说,城镇人口的比例也就是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数量也就是农民
文章指出,2004年农民增收结束了7年的低谷期,实现了6.8%的增长。这个速度为1997年以来最高,但低于1979年至2004年平均增长水平。1979至1983年,农民收入连续5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有两年超过19% 。然而,从1986年开始,农民增收就显现出后劲不足。除了1996年由于粮食大丰收和粮价上涨,农民收入增长9%以外,其他17个年份都低于2004年的增长水平,最高的年份是1988年的6.4%,最低的年份是1989年的负1.6% 。这样一比较,有两点需要保持清醒头脑:一是6.8%的增长难能可贵,2004年是不可多得的农民增收年;二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农民增收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农民增收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里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分析的数据。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部分组成。 文章称,2004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737.7 元,增长12.2% ;工资性收入 991.4 元,增长9.4% ;转移性收入145.1 元,增长23.9% ;财产性收入63.1 元,增长 6.7% 。这一串数据表明,家庭经营收入是基础,占总收入的59.2%;工资性收入是新增长点,潜力很大;转移性收入虽然只增加28元,但农民人均从国家得到的收入为52.1元,增长64.9% ,这说明惠农政策将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 文章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10万,贫困发生率由 0.8%下降至2.8%。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但农村居民贫困状况不可低估。农村居民贫困标准为人均纯收入668元,只能购买400余公斤粮食。更为重要的是这668元是贫困标准的上限而不是下限,有的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吃饭都成为问题。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农村小康的较低水平和农业的弱势产业特点,农民是否富裕或贫困受许多不确定变量影响。一个农户致富要努力多年,但返贫却很容易,可能一场灾害、一场大病、甚至家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也许就会使贫困重新降临。 文章指出,不仅如此,农民未富先老的问题已经凸现,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反贫困的任务更为艰巨复杂。2005 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突破1个亿。未富先老现象,在农村相当普遍。种地的人大部分是60岁上下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农村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之所以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严格的户籍制度掩盖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指出,近年来城市用工的年轻化,是以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为代价的,而老龄农民贫困化是反贫困的最大难点。中国发展道路上老龄化“陷阱”越来越近,农村和农民将首当其冲。(刘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