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重庆四川遭遇严重旱情专题 > 正文

重庆各区县抗旱斗志昂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0:41 重庆青年报

  我市今年遭受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农作物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也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昨日,记者从各区县(自治县、市)了解到,各地已紧急启动抗灾救灾紧急预案,并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成立抗灾救灾小组,奔赴灾区组织灾民积极抗灾救灾。

  巴南投入抗旱资金250万

  重青报讯 (记者 熊黎 实习生 刘庆恒) 昨日,巴南区委宣传部向媒体透露,该区全面展开抗旱救灾工作措施,现共投入抗旱资金250万元。

  为抗旱灾,巴南区迅速制定森林防火措施:及时向上报告火情;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区政府主要领导中断了全市暑假学习会,赶赴现场指挥;启动森林防火预案;严格值班制度和火情信息报送制度等。同时,该区拨付专款,进一步补给物资装备,全区所有干部立即停止外出休假,时刻准备奔赴灭火现场。

  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巴南区级领导深入基层动员抗旱救灾,从8月8日开始,在旱情严重的石滩、接龙、跳石、东泉、南泉、二圣等10多个山区查看灾情,询问群众生产状况,向受灾严重的群众送去了抽水机、

发动机和救灾资金,并积极开辟水源,寻找水源,采取堵溪筑堤和钻井取水等措施,按先保生活、后保生产的原则确保灾区人畜饮水。

  此外,该区还及时安排抗旱救灾资金,拨出专项资金60万元,购置抽水设施200余台。该区为抗击旱灾,现共投入抗旱资金250万元。

  渝北先保生活再保生产

  重青报讯 (记者 龙丹梅) 50年不遇的伏旱天气给渝北区造成了重大损失,昨日,渝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称,截至8月13日,渝北区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9800余万元,25.8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在主城9区中渝北受灾最为严重。

  先保生活,再救生产,针对区内出现的严重旱情,渝北区制定了“先生活后生产”的指导原则,将现有的水尽量用在灾民的生活上,目前区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已分别带队深入灾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并指导抗旱工作。

  渝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渝北区已经拨款60万元,在有水源的地方组织机井队抽取地下水,此外,还拨款80万元用于电力提灌站,将底层的水提到高层干旱地区进行灌溉。借塘、堰干涸之机,防汛抗旱指挥部将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修复整治,并将准备种子肥料等,用于灾后的秋种工作。

  北碚人畜饮水基本无忧

  重青报讯 (见习记者 梁华文 实习生 丁杰) 昨日,北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邹跃斌告诉记者,今年北碚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干旱,5000多亩耕地绝收,人畜饮水形势也十分严峻。

  北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邹跃斌说,北碚区正采取库塘蓄水、机械提水、工程放水、打井取水等多种办法进行抗旱自救。紧急征调消防、环卫等13辆各类车辆送水到乡村,该区已投入抗旱救灾财政资金530万元,共投入抗旱劳力10万多人次,动用各类提水机具6395台套提水400万立方米,基本保证了人畜饮水。

  据邹跃斌介绍,特大干旱已造成全区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连日来,北碚区主要领导坚持深入抗旱第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全区干部职工紧急行动起来,深入到镇乡村组,蹲点抗旱第一线,组织抗旱救灾。

  璧山领导下田间指导抗旱

  重青报讯 (记者 李天春) 7月中旬以来持续的高温,使璧山县遭遇了一场30年未遇的严重旱情,冒着高温酷暑,县领导分别来到青杠、璧城、正兴、福禄等街道和镇乡,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查看旱情,指导各地的抗旱工作。

  8月8日中午,青杠街道普新村51岁老人胡大雨在自家院坝的树阴下乘凉。当看到自己家旁边的鹿鸣大桥河道已经全部干涸时,他默默地摇了摇头,“因为干旱,地里的稻谷大幅减产,花生也干死得差不多了。”8月9日,县委书记丁洪,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永华,县委常委、青杠街道党工委书记封文福等来到青杠街道鹿河村带头抗旱。鹿河村7组10多户群众40多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青杠街道和县水务局得知情况后,及时采取措施,为群众安装了水泵,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这一问题。

  据璧山县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干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农作物方面,全县水稻受灾11.7万亩。目前,全县干部群众已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力争将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开县首长负责制抗“旱魔”

  重青报讯 (记者 李天春 实习生 刘伟) 昨日,记者从开县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旱灾使开县全县大春作物普遍减产60%以上,受灾面积达168万亩,经济损失16亿元。为将抗旱救灾工作落到实处,开县推行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帮助农民抵御“旱魔”。

  8月5日,一大早,开县的气温又上来了,汉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宁川带着满装饮用水的洒水车,紧急赶往受旱灾严重的高市村。望着老百姓欢快的笑容,早已汗湿衣服的李宁川舒了一口气。李宁川说,为了切实将抗旱救灾工作落到实处,县里已经推行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就在他送水的同时,街道办事处的主任又给另外一个村送水去了。

  记者了解到,缺水、高温、干旱使水稻的空壳率在40%以上,绝收面积有3.5万亩左右;玉米结实率普遍偏低;红苕长势也特别的缓慢。为减轻农民损失,该县明确了“大春损失晚秋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粮食损失经济补、干旱损失务工补”的思路,动员农民及时增种、改种、补种,抓好再生稻的蓄留,尽量扩大晚秋生产面积。

  巫山购买种子政府先买单

  重青报讯 (记者胡亚军) 巫山县遭受夏旱连伏旱的特大干旱,造成6.5万亩水稻减产1620万公斤;8万亩玉米基本绝收,6万亩玉米损失产量300万公斤;10万亩红苕叶片已枯死,直接经济损失达5500万元。

  巫山县出现严重旱灾后,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抗灾救灾,目前灾区群众情绪稳定。自5月中旬气温逐渐攀升出现旱情后,巫山就启动了抗灾救灾紧急预案,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了4个抗灾救灾小组,奔赴灾区组织灾民积极抗灾救灾并慰问灾民。

  在官渡镇三关水库,村民正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排队用胶盆往排水渠里舀水。由于该水库库存水量严重不足,救灾小组增加了抽水设备,从相邻水库抽水,以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在铜鼓、庙宇、官阳等受灾乡镇,抗灾救灾小组工作人员一直在查看灾情,慰问灾民,稳定民心,同时指导村民积极抗灾救灾。

  据巫山县救灾办负责人介绍,针对旱情,巫山已拨付部分资金到受灾乡镇,为灾民购买错季节的萝卜、白菜、红苕等种子种苗,帮助村民抗灾自救,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目前,巫山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已积极筹措抗旱资金,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农村弱势群体的用水提供保证。

  万州8000水池解渴5万人

  重青报讯 (侯义祥 记者 王珊) 同样属于特大干旱区域的万州,目前饮用水成为伏旱的主要难题。

  当地村民老魏告诉记者,带有腥味的水还是他们经过消毒后的饮用水,但就是这样的水也是他们到大约1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来的,大家房屋后面水池里的水已经变成黄褐色的泥浆,只能给牲畜饮用。

  据白羊镇镇长张征平介绍,5月初以来,白羊镇经历了长达80余天的连晴高温干旱天气,导致该镇水稻、红苕等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全镇有受灾人口2.1万人,有848口山平塘和饮水池干枯,饮水困难人口1.8万人,饮水困难牲畜2万头。

  目前,为确保当地人畜饮水,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全镇5万多群众有水可饮。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全镇共有山平塘、小水池、人畜饮水池等8000口,只要稍有降雨,就组织群众蓄好水。

  丰都14抗旱队伍下田间

  重青报讯 (见习记者 戴祥国) 丰都县大面积遭受四十年一遇的罕见伏旱天气,造成全县30.6万人、30.2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9350万元。

  面对如此大的旱情,该县重点干旱乡镇的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自发抗旱,在县政府救灾办和县防洪办的牵头组织下,县级各相关部门就农技服务、机具抗旱、森林防火、人工增雨分别成立了抗旱服务小分队14支共154人,奔赴各灾区的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灾民抗旱救灾。全县31个乡镇也全都及时成立了综合服务小组,确定了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强化乡镇24小时防汛抗旱值班责任制以保障信息畅通,各县级部门迅速组织安排人员到对口联系乡镇指导帮助灾民抗旱救灾。

  巫溪消防车开进农家院

  重青报讯 (记者胡亚军) 干旱已经使巫溪县30个乡镇、348个村、35.7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旱面积46.9万亩,大部分地区烟叶、海椒、红苕无法栽种,玉米、水稻、中药材枯萎。

  巫溪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冉隆忠介绍,灾情发生以来,巫溪县已采取了各项工作措施,全力自救。面对严重的旱情,受旱地区已经紧急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各地的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并通过出动消防车、增添抽水设备等千方百计提水、引水、拦水、送水,努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加强了农业技术指导,适时开展了农作物的栽种、改种、补种工作。人工增雨工作也准备到位,将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涪陵把握时机向天要雨

  重青报讯 (记者胡亚军) 针对今年罕见的特大干旱灾情,目前,涪陵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要求各地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时,已经采取应对措施。

  据初步统计,涪陵全区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达75万亩,受灾人口40多万人。针对严重的缺水问题,涪陵区已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水源管理,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水量,优先保障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同时,将暂停发电用水,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利用可能出现的降雨时机,做好各类水源工程的蓄水保水工作。

  相关专题:重庆四川遭遇严重旱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