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味人生防空洞里的纳凉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0:59 重庆晚报

  

百味人生防空洞里的纳凉人

  防空洞前挤满了纳凉的市民

  

百味人生防空洞里的纳凉人

  江大爷裹着毯子在防空洞前纳凉

  

百味人生防空洞里的纳凉人

  市民在防空洞前打着地铺纳凉

  故事导读

  骄阳似火,重庆城就像一个火炉。家里有空调的市民,躲在屋里不敢出门;没有空调的市民,纷纷躲进防空洞,在那里免费享受这座城市里的“天然空调”。他们在防空洞随便找一个位置,或坐或躺,也不管姿势是否雅观,只要凉快就行。与外面酷暑难耐的天气相比,防空洞却是清凉世界。那些纳凉的人们,演绎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昨日,记者走进十八梯防空洞,感受到防空洞凉爽的同时,也采集到一些纳凉市民们的故事。它们构成了酷暑天气下的另一幅生活图画。

  十八梯防空洞如一只张开的大嘴,在破旧的居民房中间不停吐着凉气。从十八梯的半中腰开始,几十米长的水泥地板上便铺满密密麻麻的席子或凉床,一直延伸到防空洞的深处。席子或凉床上,有的鼾声四起、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捧报细读、有的玩牌娱乐……所有的人都在认真享受清凉。

  渝中区的江明清

  早上就抢位子

  早上七时,渝中区储奇门3号。68岁的江明清吃完早饭,丢下碗筷抱起一床棉被就出了门。家人都知道他是去十八梯的防空洞纳凉,所以没有人问他去哪里。

  “我得早点,不然去迟了占不到位置。”十几分钟后,江明清老人大汗淋漓地到达防空洞。还未进洞,一股凉气夹杂着霉味袭来,一下子,他感到全身“舒服惨了”。

  防空洞外几十米的过道上铺满席子。由于天亮大家都起了床,大多数席子空着,只有靠洞门的地方,七八个人还裹着棉被在酣睡,另有几个中年人围住一张席子在玩扑克。江明清老人径直走到防空洞的最里边,捡了个空位置,铺好席子、扯开棉被就躺下睡觉。

  “太凉了,不盖被子容易得感冒。”江明清老人说,他在储奇门生活了几十年,每年夏天他都要到十八梯的防穿洞乘凉。由于洞里空气潮湿,温度太低,上年纪的人呆久了容易感冒和风湿。前不久就有一两个老街坊,因为在洞里呆的时间长了,两人的风湿病都犯了。

  渝中区的刘小兰

  孩子冷得感冒

  “走,幺儿,我们回去,时间呆长了要得感冒。”家住十八梯117号的刘小兰,抱着9个月大的宝贝儿子在防空洞里呆了不到半小时,就忙着要回家。

  刘小兰说,由于家里没有空调,把风扇开到最大,吹出的仍是热风,大人小孩都热得遭不住。前几天,她带着儿子到防空洞口乘凉,晚上在洞里挤出一个地方睡觉。半夜时,她被冷醒,睁眼看儿子,发现儿子小脸通红,呼吸也很急促,用手一摸,儿子额头滚烫。“儿子感冒了。”刘小兰睡意全无,迅速翻身而起,抱起娃儿就往医院赶。医生诊断儿子受了凉,正在发高烧。

  经过几天的治疗,花了400多元医疗费,儿子的烧才退下来。从那以后,刘小兰再也不敢让儿子在防空洞过夜了,只好白天带儿子来防空洞里避一下暑,但时间严格控制在半小时内。

  渝中区的刘大爷

  边纳凉边读报

  “都说重庆热,我74岁了从没遇到过像今年这么热的天气。”坐在一边看报纸的刘军也凑过来说话。

  刘大爷家住渝中区新民街曹家巷原防空报警台后面。“我是听着防空警报声长大的,也是在防空洞里躲过大轰炸活到今天的。”刘大爷家一直在防空报警台后面,每年夏天,他都要到防空洞里乘凉。但往年没有今年热,乘凉的人也没有今年打挤。

  “没想到当年用于逃命的地方,多年后却成了市民乘凉的好地方。”刘大爷说:“我曾在防空报警台工作,也拉过防空警报。”

  刘大爷老伴十几年前去世后,一个人退休在家很寂寞。一到夏天,他就每天买一份报纸拿到防空洞,边乘凉边看报,然后把报上看到的新闻讲给其他人听。“防空洞里乘凉不用喝水,不仅可以节省茶水钱,还能节约一笔空调费用。”

  永川的石向云

  卖麻糖讲故事

  下午1点,45岁的麻糖贩子石向云挑着担子来到防空洞,在最里边的铁门前找到一块地方。他放下担子,一屁股坐在扁担上,用草帽不停扇风。

  石向云是永川双竹镇堰通村人,挑着担子卖了16年麻糖。他说,16年里,他曾挑着担子跑遍四川和重庆的各个地方,但从未遇过像今年这么热的天。

  “今年的旱灾是重哟,报上都登了,50年一遇呀。”71岁的陈明光搭讪。

  “今年到处的红苕都干死完了,明年没红苕做麻糖,我要失业了。”石向云向周围的人说,“我看了今年的皇历上说,‘十一龙治水,一条牛耕田’,大天干!”说着这条民间俗语,石向云摇头叹气。挤在他旁边的人也都感叹天太热。

  石向云担心:女儿还在川外上大学,明年要是不卖麻糖了,一家人的生活和女儿的学费不知咋办?他说,他每天早上7点就出来卖麻糖,晚上7点半才回去。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他不敢在街上叫卖,“只要不中暑,三四个小时不卖麻糖也当挣钱。”

  “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51岁的王德平接过话。他是南岸区广阳镇人,一个多月来在长江大桥石板坡复线桥工地打工,由于连续高温,工地每天的作业时间调整为早上6点至10点和下午5点至晚上9点。其余时间,他都是在防空洞里度过,

  “工棚里像蒸笼,根本呆不住人,我是哪里凉快就往哪里走了,挣钱当然重要,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王德平说。

  合川的王付

  找纳凉根据地

  下午2时,乘凉的人越来越多。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在席子上坐着打扑克的,靠墙站着聊天的,千姿百态。37岁的民工王付光着膀子、手拿棒棒,大汗淋漓地挤进防空洞。

  王付是合川市新平镇人,在主城当民工十多年。“我刚从花街子送了一趟货到朝天门,挣了10元钱,热得遭不住了。”王付说,防空洞不但凉快,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乘凉。王告诉记者,他在主城当民工的时间长,也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避暑秘诀。

  他说,重庆夏天太热,当棒棒本来就是力气活,每揽一笔业务都要出一身汗,没有业务时,他就躲在阴凉处,尽量不要晒太阳。当棒棒首先要熟悉地形,每做一笔业务,尽量建议雇主走地下通道或地下商场等晒不到太阳的地方。每做一笔业务出了汗,要么就往商场大门口等有空调的地方歇歇气,要么到就近的防空洞坐一会,或者到一些地下通道风口吹吹风。

  “干我们这行,就得学会如何避暑,要是不注意中了暑,多的都搭进去了。”他说,虽然自己在江北租了房子,但为了图凉快,一个夏天他都是在凉快的地方“打游击”。“如果屋里太热了睡不好,第二天哪有精神干活。”王付把十八梯的防空洞作为自己乘凉的“根据地”,每天晚上,他八点钟就到防空洞找好位置,然后听乘凉的人拉琴唱歌,直到下半夜,他才找个地方,将疲惫的身子丢在地上睡觉。

  记者向军见习记者富治平实习生高玲丽/文记者杨帆/图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