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郊县工业,支撑南京特色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6:5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权威统计显示:南京郊县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高于全市平均;被结对单位“拽着跑”的六合、高淳、溧水,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则高于郊县平均;与之相适应,郊县工业上半年完成产值797亿元,增速高于城区1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050元,其16%的同比增幅创下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工业强则百业旺。统计显示的“三高一快”,凸现了南京郊县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
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

  街靓了,路宽了,脏乱差匿迹了;闲人少了,节奏快了,农民兄弟的腰包鼓了……硕果满枝时节,走马郊县镇村,一幅幅正在伸展的新农村建设动人画卷令人耳目一新,而“产业结构优、运行质量好、现代化程度高”的22家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和10家配套协作区,更让人感觉底气十足。

  依靠郊县工业的强劲支撑,南京郊县农村劳动力得以就地转移、财政收入得以增加、集镇得以繁荣兴旺、农业得以真情反哺。无疑,郊县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南京特色新农村的支柱。

  园区带镇、村企合一、一镇一品……南京特色新农村建设精彩纷呈

  “农村十里不同天”。“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给出的新农村内涵虽然只有20个字,其因地制宜的建设路径却有千条万条——

  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成效。江宁区最先走出了一条“园区带镇”模式。原百家湖街道等9个镇街先后划归江宁开发区管理后,园区与所带镇街实现了统一规划和开发。3年来,园区对所带镇街基础设施投入的10亿元巨资,让9个镇街长期挂在墙上的规划落了地。伴随着镇街模样的改变,一批不乏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镇街工业配套区急速转移。西铁城宁星电子、“世界500强”联邦快递……秣陵街道党委书记王登华数着入驻街道工业配套区的企业说,是“园区带镇”把几近“鸡肋”的“十边地”点化为“寸土寸金”。

  高淳县江张村则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一”的路径。平常总以江张村党总支书记头衔示人的江小来,其实还有一个南京高灵集团董事长的头衔。江小来说,回顾江张村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路,离开工业,江张村的小康便是一句空话。从300多元起步发展工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江张村和高灵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0多个经济实体、60多个产品的知名企业集团,1400多名江张村民也同时拥有高灵集团职工的身份,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市闻名的小康村。

  小产品也能成为大产业。享有“油泵之乡”美誉的高淳县淳溪镇、以“刀具之乡”闻名的溧水县石湫镇、以专业生产精密机械著称的六合瓜埠镇……则在市郊县中小企业局的规划、引导下,同步走上了一条做强“一镇一品”的“块状经济”发展之路。在作坊式的小企业为上规模、有档次的现代企业取代后,淳溪镇的机油泵生产迅速向多缸油泵等价位高、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的产品方向发展。目前,全镇49家机油泵关联企业,年产各种油泵900万套,销售收入1.5亿元。

  ……其实,“模式”“路径”再多再新,离不开产业支撑。就南京郊县而言,如果没有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就谈不上生产发展,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也难以提高;仅靠外出务工和政府补贴,不可能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也不可能真正过上生活宽裕的生活。市郊县中小企业局局长周宝康说:“以工业作为支柱,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新农村,已经成为郊县镇村集聚人气,造就名气,鼓足底气,纯洁风气的大势所趋。”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发展“脉络”清晰的郊县工业园区,成为做大镇街财政的“聚宝盆”和吸纳农民就业的“蓄水池”

  作为做强南京经济实力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向园区集中”的郊县工业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占郊县土地面积不足2%的32个市级重点工业功能区及配套协作区,吸纳了20%的郊县劳动力,61%的郊县工业投入,实现了43%的郊县工业增加值和41%的利税产出。而今,在“工业反哺农业”的旗帜下,通过引导、调控城乡要素流动,主城区越来越多的重点工业项目,在有机分布的32家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及配套协作区“安了家”。城乡之间优质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迅速构建起城乡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产业互补的新机制。

  作为国家级“大园区”的配套协作区,郊县32个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及配套协作区的工业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目前,我市郊县已初步建立起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导向的工业化体系,并形成万家中小企业、千家规模企业、百家亿元企业的工业规模。年产利税超百亿元的郊县中小企业,成为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富民“金蛋蛋”;而集聚项目的园区,则自然而然地成了带动周边镇村发展的“聚宝盆”,彻底解决了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3年前还名列全市涉农镇街排名倒数的溧水县和凤镇,把宁高高速附近一块抛荒地规划成为南京乡镇工业集中区的配套协作区后,短短两年多,已吸纳了数十家工业企业入驻。其中,荷飞医药器械、惠诚工具、年吉冷冻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已经投产。“3年前,镇上连一条像样的街都没有,现在不仅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光是吸纳农民就业就有数千人。”和凤镇党委书记石明生颇有感触地说。

  地处雨花台区的南京板桥钢渣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梅山钢铁公司,6年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工业“三废”专业企业,本地农民占80%的800多名职工,年均1.5万元的工资收入,彻底消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栖霞区石埠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广林说,过去,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虽也达到了转移目的,但同时也把不少镇村变成了“空心村”,郊县工业园区挺直腰杆后,恰恰成了吸纳农村劳动力本土就业的“蓄水池”。高广林透露说,尝足了工业发家甜头的石埠桥村,为了进一步做强工业产业,前不久专门耗费巨资垫高了村东江滩低洼圩田,盖起了一批标准厂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4万人,绝大部分走进了32家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及配套协作区内企业。

  “白墙红瓦”的人居,“早九晚五”的工作——工业文明的熏陶,新农村渐显“乡风文明”

  仓禀实而知礼节。依赖郊县工业的支撑,数以万计的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文明中解放出来,他们脱掉了胶鞋换上了西装,走进了工厂、写字楼。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现金收入405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一项,所占比重就超过了60%。

  走进六合区横梁镇石庙村,彷佛进入一座“乡村里的都市”。平坦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甘甜的自来水流进了厨房,洁净的卫生洁具取代了臭气难闻的旱厕,电话、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一一走进了寻常农户家……在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小洋楼里,其装饰与城里人家别无二致,许多家庭还用上了电脑,通上了宽带。难怪出嫁多年的女儿们争着要把户口迁回石庙。

  “过去真叫一穷二白,由于种地不赚钱,农民成天无所事事,也习惯了‘鸡鸭猪羊到处跑,杂草垃圾四处飞’的环境。”横梁镇石庙村党支书孙瑞曹说,如今,工业不仅让石庙的“硬件”彻底变了模样,农民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说起工业文明对传统农民的改造,发生在六合龙袍镇的一则故事耐人寻味。主城区一家企业落户龙袍后,就地吸纳了20多个农民兄弟。没料想,这20多个“散漫”惯了的农民兄弟上岗没几天,便把9点上班的规矩全抛到脑后去了。厂长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说规章,“伙计们”依然故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厂长下了狠招:9∶15关厂门,迟到超过15分钟的一律不准进厂。

  果然,9时30分,11名迟到的农民兄弟“集合”了。可任由大铁门拍得山响,厂里的人愣是“一个都没听见”。“工厂太欺负人了”,11名农民兄弟集体来到镇政府讨说法。早就准备好应对之招的镇长,不慌不忙地掏出厂里的规章制度,才读了5分钟,11名无言以对的农民兄弟便乖乖地垂下了头。打这之后,因为“要喂猪”、“田里要打农药”而迟到的现象悄然匿迹。

  “乡风文明”离不开村强民富;建设新农村更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在“凤还巢”已是大势的溧水县永阳镇,镇党委书记臧正满说,永阳镇也曾为大批年富力强的农民外流而焦虑,但焦虑改变不了老幼妇孺守望农村的现实。永阳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南京市乡镇工业开发区的崛起,让这批农民有了施展身手的舞台。

  得益于工业文明的熏陶,一批批传统农民迅速成长为建设南京特色新农村的新农民。在郊县走访中,记者记录了一串串农民工成长为创业明星的故事:六合区石庙村村民张宝金,打工学得一手制泵技术后,从腾出自家住房办厂起步,最近投资100万元上了一个污水处理设备项目,就地吸纳30余人;土生土长的浦口区农民企业家陈脉林,自己富了不忘乡邻,6月17日一次拿出1700万元回报石桥镇石村百姓;溧水县白马农民胡其江,凭着一手锻造机车钩尾框的绝活,从卖掉住房办厂起步,愣是把中盛铁路配件有限公司办成为全国四大民营铁路配件企业之一……

  通讯员徐鸣叶德华南京日报记者张小川刘远

  (编辑风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