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从参拜靖国神社看错误的历史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7:10 人民网 | |||||||||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讯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国纪平”文章,全文如下: 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困难局面,两国人民担忧,国际社会关注。今年3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明确指出:“之所以如此,责任不在中国方面,也不在日本人民,症结在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胡锦涛主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要打破中日政治关系僵局,必须首先消除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个影响中日关系改善的症结问题。遵循这一原则立场,中方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可是身为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却对中方的严正提醒和善意规劝置若罔闻,竟然不顾日本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不顾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不顾中日关系发展的大局,公然在“8.15”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不仅是对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再次严重伤害,也给刚刚稍有回暖的中日关系重新蒙上阴影。他似乎对这一卸任前的“收官之举”颇为得意,实际上不过是给自己从政生涯又增添了一个重重的政治污点。 (一) 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日本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方历来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是日本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中日之间一个不可绕开的重大原则问题。然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却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无视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做出的一系列郑重表态和承诺,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还声称参拜是“衷心地为了和平”、“是日本的文化传统,别人不应该干涉”。 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到底是中国小题大做还是日本领导人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靖国神社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建立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在二战结束前,由日本的军部管辖,是号召日本国民献身“圣战”的重要场所。如今这里不仅祭奠着自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的战殁者,还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等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罪的14名甲级战犯。这14名甲级战犯中,有13人直接参与和指挥了侵华战争。而靖国神社附设的游就馆里,不仅陈列着战犯们的照片、遗物,还展示着14名甲级战犯在狱中签名的日本国旗,解说词上写着“太阳将重新升起”的字句。在这里,侵略不叫侵略,而叫“进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人为保卫日本而战的战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做出的判决,成了对“真实的历史”的篡改,“对日本人的名誉、骄傲和尊严的一种犯罪”。直到最近,游就馆专门增发的中文、韩文介绍册中,仍然毫不遮掩地把被处决的战犯称为“昭和英魂”…… 如此靖国神社,如此游就馆,哪里是日本人祭奠亡灵、悼念亲人的殿堂?分明是歪曲历史、践踏公理给战争罪犯树碑立传、鸣冤招魂的场所! 无论在日本人眼中还是在中、韩等国人民眼中,靖国神社都不是一座普通的神社。它直接涉及对人类一段重要历史的评价,牵动着众多二战受害国人民的情感,关系着对国际正义与公理的认同与颠覆。因此,日本政府领导人对它的参拜,就不只是日本内政,而是涉及中日复交的政治基础,涉及日本战后重建的出发点,涉及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同时,也已不仅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问题,而成为日本与亚洲受害国之间、日本与国际社会之间的问题。 (二) 与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一样,打着祭奉亡灵招牌的靖国神社,实际上早已被视为日本少数政要及右翼势力错误历史观的重要标识;而围绕参拜问题的纷争,本质上是正确与错误两种历史观的较量。少数日本政要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再三参拜靖国神社,表明了对错误历史观的顽固坚持和对日本军国主义“光荣业绩”的追思。把参拜靖国神社说成“是个人‘心灵问题’”,甚至贴上“日本传统文化”的标签,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是不可能得到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理解和认同的。 由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受害国,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没有反对过日本民众按照自己的传统凭吊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对他们去靖国神社祭奠自己的亲友也不持异议。但是,对于国家的政治代表、日本政府的领导人,前往参拜供有甲级战犯、为军国主义张目的靖国神社,中国人民则无法接受。而事实上,靖国神社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日本传统文化”。其一,甲级战犯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罪恶累累的刽子手,把他们堂而皇之地当作“英雄”祭拜,把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侵略战争当作“伟业”歌颂,恐怕连多数日本人民也不会同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其二,日本是在二战结束后,于1978年实现甲级战犯合祀的。曾大力推动“合祀事业”的青木一男(曾任东条内阁的大东亚相)当时曾赤裸裸地表示:“如果不实行合祀的话,就等于承认了东京审判的结果。”由此可见,把战犯“请进”神社的“合祀事业”,完全是在否定战争罪责的错误历史观主导下出笼的一种特定行为,并非什么日本传统文化。 中、韩等亚洲受侵略战争蹂躏国家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不仅表达了心理的反感,更是表明了一种坚持对历史负责的严肃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反对的是军国主义及对军国主义的推崇和怀念,是希望日本摒弃错误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靖国神社问题对于中日关系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作为政治家,包括小泉在内的历届日本领导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以往的领导人也都采取了明智而谨慎的处理方式,但惟有小泉首相不顾中日友好的大局、坚持连续参拜,并明确表示,他参拜靖国神社的意义要到二三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这说明,小泉首相从内心也并没有真正把坚持参拜当作单纯“个人‘心灵问题’”的小事,而是有着自己深远的政治考虑的。难怪有分析家认为,小泉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强硬”和“执着”,来换取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对日本错误历史观的接受和认同。 中国历来重视中日关系,并真心实意地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但是在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方面,我们是不会退让的。如果谁执意要做一个自大的民族主义者和复活军国主义的倡导者,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就是把日本从中日友好的正常轨道上越拉越远,并最终使日本沦为“亚洲和世界孤儿”。这是中日两国人民都不愿看到的。 (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篡改历史,就是重蹈覆辙的开端。 二战结束虽然距今已近61年,但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期间所犯下的暴行,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从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淡去。国际社会有良知的人们,也不会忘却那段充满血腥的岁月。“遗忘屠杀,就是二次屠杀”。从这个意义来讲,靖国神社及其大肆宣扬的错误历史观,对于中国及其他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众所周知,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在近100年中,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在1937年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至今,中国的国土上还遗留着数量巨大的化学弹。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二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处,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历史的审判!任何挑战这一正义审判的企图都是不得人心的。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博大的胸怀,最大的善意,不计前嫌,不念旧恶,对日本做到了仁至义尽。先是礼送200多万日本战俘及其家属回国,后又释放了在中国关押的战犯,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事实证明,中国对日本,是宽容大度的,光明磊落的。也正因如此,中国受到了全世界的一致赞许。 而中国所期待的,不过是日本能够正视历史事实,把真实的而不是篡改的、完整的而不是残缺的历史,用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态度告诉日本国民,让子孙后代不忘汲取教训,并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和平友好。“信为万事之本”,当年中国的义举感动了田中角荣首相和日本的广大国民,而田中首相回赠给周恩来总理的这句日本格言,也表达了日本反省战争罪行的决心和勇气。中日恢复邦交以后,两国之间虽时有摩擦,但双边关系基本上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本应谱写出新的篇章,不料身为日本首相的小泉却以年年参拜靖国神社的倒行逆施,不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中日关系发展设置障碍、蒙上了浓重阴影。更为离奇的是,面对国际舆论的谴责,麻烦的制造者却摆出一副无辜的神态,说什么:“我也是日中友好论者,是中国不愿举行首脑会谈”。这种反是为非的言行,不仅中国不能接受,也理所当然受到了众多日本政治家、民众以及外国政要的严厉批评。 (四) 中日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日关系应该改善,政治障碍必须排除。二战后著名的和平主义者、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日“民间大使”的西园寺公一之子西园寺一晃在小泉首相的母校庆应大学文学部教授日中关系课程,去年年底期末考试时,他给学生出了一道试题:“假如我是首相,应该怎么样处理日中关系?”结果,在99名学生中,90%的人写道:“应当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回答,再清楚不过地表达了日本人民的心声。而日本最新的民意调查也显示,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比例超过了50%。 曾经与日本有着相同经历的德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勇敢地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曾经说过:“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现在是盲目的。”1970年12月7日上午,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做的人下跪”。勃兰特之跪,没有令德国失去尊严、失去荣誉,相反,却赢得了欧洲的谅解和全世界的尊敬。欧洲之所以有今天的和解,与德国对本国战争罪行的深刻反省和真诚忏悔密不可分。德国人把德国的荣誉和尊严与纳粹帝国分开,与希特勒分开,从媒体到教科书,都没有也不容许为纳粹及希特勒辩护。相比之下,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把日本人的荣誉和骄傲及尊严与军国主义的覆没、与早已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战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是多么的缺失诚意与理性。 中日关系出现困难局面,既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愿望与期待。中日邦交正常化34年来,中国历届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发展对日友好关系的基本方针也从未发生改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特别强调,只要日本领导人明确做出不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决断,中国领导人愿就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与日本领导人进行会晤和对话。胡锦涛主席表达的立场,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指明了方向,既体现了中方致力于中日友好的积极姿态,也显示了中方致力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诚意。 极个别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僵局。日本领导人真心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就绕不开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不仅中国政府和人民,韩国等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包括日本本国人民,都期待日本领导人拿出实际行动,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足够的诚意和勇气,克服政治障碍,使中日两国关系早日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在这个问题上,用得上当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的一句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国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