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数据看泰州十年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8:14 东方网-文汇报

  “现在,我做梦都会笑醒。”38岁的王建中,泰州市泰兴姚王镇前夏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十年前,他还只能守着两间土坯房、看别人汽车跑。十年后,他已是拥有一辆2.5吨卡车、年收入过4万元的个体运输业主。

  王建中的这十年,只是地级泰州市这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从1996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泰州组建地级市以来,泰州的经济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乡面貌也得到了巨
大的改变。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了这十年的主题词。来自权威部门的宏观数字,则见证了泰州走过的这不同寻常的十年。

  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

  从GDP这个判断经济的宏观质态的晴雨表上,我们看到在1996年泰州建市之初,全市GDP总量还不到300亿元;2005年,GDP总量就已翻了近3番,达到820亿元;从人均GDP看,1996年为6000元,去年达到16400元,日益接近全面小康目标。

  在全市财政总收入上,1996年仅为20.76亿元,而突破50亿元仅用了6年。其后3年不到,泰州财政总收入就跨越百亿大关。今年上半年,泰州已完成财政总收入71.8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列江苏省第三,全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可达140亿元。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折射出泰州经济的良性运行质态。家底厚实了,就有能力办更多大事,公共财政的阳光正照耀在每一位泰州市民身上。

  火车站落成了、大电厂开工了;高速公路通了,药业城开建了;沿江码头增多了,过江通道勘探了……“项目为王、融资为本”理念被新泰州人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1996年,泰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68.62亿元,前6年保持了17%的平均增幅。

  近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去年完成403.1亿元,同比增长31.64%;今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4亿元。数百个重量级项目接连落户,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优化了投资环境,更给泰州以后的发展增添了无穷底气。

  泰州经济发展最好的优势在工业,最大的潜力也在工业。“十五”期间,泰州工业技改财务发生数累计完成583亿元,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泰州企业的自觉行动,高新技术总产值和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领跑苏中苏北各市。

  服务业活力彰显

  在泰州,一个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的新型城市正初具雏形。2005年,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3亿元,其规模相当于十年前的2.5倍。

  十年来,泰州的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一成以上,去年更达到16.1%,增幅高于全国。十年间,泰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成为外来投资的重点之一,社区服务、旅游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组建地级泰州市的出发点,就在于建设一个新的区域中心。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泰州不仅城市面积成倍扩展,城市功能也更加完善,城市内涵更为丰富。“十五”期间,泰州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为“九五”期间的3.6倍。其中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是1996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近50%。

  目前,泰州市有20个投资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沿江,每公里一级岸线投资强度达到20亿元左右,沿江岸线正逐渐成为真正的“黄金岸线”。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地级泰州市组建之初,泰州就把富民作为发展的鲜明导向。同时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从1996年到2005年,泰州市城镇居民人民可支配收入已从5425元升至11150元,增幅达103%;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951元升至5030元,增幅达70%。

  收入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一切,关注群众的“幸福感”,提高百姓的“满意度”,正成为泰州各级政府的核心执政理念。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2005年,泰州市每万元GDP综合能耗仅为1.24吨标准煤,比2002年降低了0.05吨标准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跃居江苏省第一。

  本报记者刘栋王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