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杭州“快速公交”风波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0:26 青年时报

  杭州市3个月前为解决城市交通难新开通的“快速公交”,最近成为市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快速公交是一种被不少西方国家用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验。即在城市道路中专门隔离出专用道,供快速公交专用车实现无障碍行驶。

  在杭州,一些百姓认为快速公交增加了交通事故率,挤占道路资源,浪费投资,得不偿失。来自政府部门的解释则认为,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交通文明新举措需要强有力推行,市民对这一国外引进的新经验应有耐心。

  快速公交到底是需要百姓理解的先进交通模式,还是一项未经科学决策的草率“作为”?

  快速公交引来争议

  今年4月26日,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全长28公里,超过北京去年底开通的“南中轴”快速公交线。

  一些媒体和网民这样描述他们眼中的快速公交:在很多车辆挤在狭窄的道路上缓慢挪动的同时,一旁的快速公交专用道却空空荡荡,偶尔有一辆红色的大巴驶过。红色大巴价值200万元一辆,每个站台建设都要40万元。总投资达1.5亿元,票价4元钱,比一般的公交车贵得多。由于快速公交设置的分道器既高又硬,车辆一不小心碾压上去后容易翻车,开通的头一个月,发生10多起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这些都在互联网论坛上引起了市民对快速公交的质疑和争议。

  杭州市公交集团近日向市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随机向乘客发放45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5%。统计表明,认为乘坐快速公交B1线出行能明显减少时间的占52.3%,时间有所减少的占39.8%;赞同快速公交系统采用专用路权、先进车辆、交叉口信号、站内售票等优先措施的占83.6%,无所谓的占14.1%,不同意的仅占2.3%;对快速公交服务满意率达到96%。

  交警部门说,最近两年半时间内,杭州市区车辆在其他普通道路分隔设施上产生事故110起,死亡7人,伤75人,而快速公交专用道分道器即隔离墩设置后,3个多月出现事故10多起,死亡一人。设置这样的隔离墩有利于安全行车。

  发挥“亚地铁”的效果

  和很多城市一样,杭州近年来“行路难”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交警部门信息,这个城市平均每天增加机动车约200辆。高峰时段,全市机动车平均时速一度只有12-15公里,有的区域甚至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市民反响强烈。

  市公交集团算了一笔账:快速公交一号线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5.3公里,比普通公交线路快20%左右,每天乘坐两趟快速公交的乘客平均耗时比常规公交节省40分钟,全月可节省20小时,全年节省10天。快速一号线试运营97天,客运量达354.2万人次,如果全部用小车运送,按每辆5人计算,需70.8万辆次小车才能运送,而快速公交仅用了50615个班次,即一辆快速公交相当于14辆小汽车的运能,快速公交每出一次车至少可以节约300平方米(折合10辆小汽车所占面积)的道路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杭州致力于使原来很小的城市“变大”,确立居住区发展规划为“一主三副六组团”,其中下沙副城规划居住50万人,大量的楼盘已在下沙落成。但是由于地段偏远,交通不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下沙的居民。快速公交一号线开通后,据市有关部门坦陈,对下沙房产的配套服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规划,2010年杭州将建设开通9条快速公交线路,全长预计160余公里,把“一主三副六组团”全部连通起来,使快速公交能在地铁建成之前发挥“亚地铁”的效果。

  好东西要讨百姓的好

  杭州市近年来致力于在城市建设上有所作为,一些新动作的实施,确实经历了一个百姓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有的至今尚有争议。

  市委市政府领导曾经表示,如果不干事,可能就不会挨骂,但是即使挨骂,也要坚持干事。也有市民认为,中国长期缺乏交通文明,超速开车、随意变道等行为随处可见,造成了无数马路悲剧,不用铁腕无法整治,完全受舆论左右就干不成任何事。研究北京城建的资深专家王军认为,快速公交进入中国有个适应期,不能“因噎废食”。

  专家指出,“干事”的决心值得肯定,百姓的支持同样重要。

  目前,杭州市政府已经提出了优化完善方案。近600个普通公交车次进入快速公交专用道行驶,有的还实行一票制同站换乘,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隔离墩进行调整,增加醒目标志等。通过这些工作减少新举措引起的“阵痛”。

  ( 新华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黄国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