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海上救助遭少数船只欺骗每年浪费5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2:17 新闻晚报

  船只自身没出故障,却向渔船海上救援报警系统求救,要求救助拖曳回港,原因只是为了节省几十吨的柴油。众多船只尝到甜头乐此不疲,导致国家每年在海上救助部分的浪费高达5个亿!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紧急救援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行将结束,海上救援系统在重负之下已在酝酿一整套规范。

  为省柴油揩政府油

  近日,据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透露,海上救助部门常常遇到不良渔民利用紧急救援系统“揩油”的情况。一艘渔船到外海打渔,满舱后见回程还需要开很久,加之货物满了比较费油,就动起了向紧急救助部门求救的歪脑筋。船老大们谎称自己船只故障遇险,等候救援船只。大帮人马兴师动众,动用大型救捞拖船长途赶来,再费力将“遇险”船只拖曳回港。只是,等救捞部门总算完成任务后,这艘“损坏”的渔船往往神奇地自动修复,突突地靠驳码头,自顾卸货了。据估算,每年消耗在这部分的费用,就高达5个亿。

  记者随后从东海救助局了解,其业务处值班员周先生表示,目前尚无监督救援真实性的机制,不排除有渔民利用救助获利的可能。他说,渔民海上遇险,通过拨打中国海事处搜救中心的紧急求助号码就可以获得帮助。至于救援回来的船只是否真的如同报警称的那样遇到故障和遇险,没有相关部门负责核实,也没有法规和机制做进一步的界定。正因此,单单东海救助局每年出海救助遇险船只,就达数百次。

  紧急救援亟待法规

  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认证部的邢建喜部长表示,渔船“揩油”的情况今年尤为突出,至今,紧急救援法仍无依托,无序和钻空子的情况不可避免。一次回港将耗费几十吨燃油,其巨大的经济利益导致了部分渔民想到利用海上救助部门来“揩油”。

  邢建喜说,在国外,紧急救援产品是分公产品和私产品两块来做的。作为公用设施,在自然灾害、战争、恐怖活动等不可抗力作用下遇险,救援部门自然是义务免费救援;而作为企业、私人的人和物由于自身管理不善,并导致危及他人和公共安全的险情,救援部门的救助行动则收取一定报偿。

  去年刚刚成立的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则是作为政府救援事业的重要补充,中央编办赋予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协调紧急救援资源。救援资源如何协调?邢建喜打了个比方:“按照目前的了解,某人认为自己遇到困难,就拨打119求助。而119接警后必须出警,其实许多‘险情’并非真的必要动用消防部门,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协调下,一些社会专业救助机构完全可以进行救助,同时收取一定费用。节约了社会资源,也让紧急救援行业向良性发展。”他表示,目前消防职能无限延伸,政府职能无限扩张,会导致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具体操作已有眉目

  涉及到收费,部分群体因自身意识和经济能力不强,在享受紧急救援服务时必然会有些问题。目前,紧急救援中心正在拟定一种购买“救援卡”的方式,用资金运作方式来解决。

  紧急救援服务中心的办公室赵久成主任解释,例如,农民、中小学生、渔民等群体,都是容易遇险的群体,一旦遇险,传统的保险只能在事后进行经济赔付,而紧急救援部门和保险行业合作,则可以在事后赔付之前,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一个农民如果受伤,将会根据他购买的农民救援卡,动用社会紧急救援力量,将其救出,送往指定

医院,先行救助,资金由保险公司先行垫付。而这部分群体在购买“救援卡”时,政府、企业、个人、救援中心、保险公司均出一部分,达到既满足救援必须的费用,又整合了多方资金,减少了这部分群体的经济压力,真正是一种资本运作方式,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目前该方案已在拟定之中,下个月就将向国家申报。晚报记者 龚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