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草原文化视野下的工业化:又一鄂尔多斯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2:30 北方经济报

  □文/本报记者 王林喜

  8月14日,首届鄂尔多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陵旅游区正式召开,本届研讨会共收到有关专家的论文48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草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鄂尔多斯文化正在将鄂尔多斯“大文化、大产业、大旅游”思路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成吉思汗陵祭祀、苏力德祭祀等传统草原文化为精髓的民族文化,正在形成一个有别于河套文化、阴山文化,而
却与农耕文化共融共生的区域特色文化。有关专家指出,鄂尔多斯的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这种有别于内蒙古其它地区的草原文化,历史文脉清晰、框架完整,草原文化进程从未间断,并且影响深远。外界评论说,鄂尔多斯文化是继“鄂尔多斯经济现象”、“鄂尔多斯新经济现象”之后的又一个“鄂尔多斯现象”。

  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长王学丰说,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艺术性和唯一性,又集中体现在成吉思汗文化上,鄂尔多斯是圣主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几百年来,崇拜、敬仰成吉思汗精神,研究、认识成吉思汗所创造出来的独特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在民间一直从未间断过,成吉思汗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三大文明源头之一——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将十三世纪形成的蒙古民族宫廷祭祀文化世代传承,完整地保留至今,这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经济是“形”,那么文化就是“神”,只有形神兼备,发展才会有活力。王学丰认为,举办鄂尔多斯文化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关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关乎社会的舆论环境,关乎人们的精神动力和道德风尚,关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可以不断催生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举办鄂尔多斯文化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要达成共识,特别是对鄂尔多斯文化自身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就可以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醒;从文化自醒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从而实现认识到精神境界的飞跃和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建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文化责任。鄂尔多斯市有关领导指出,这个责任就是促进鄂尔多斯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在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中,鄂尔多斯市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三化互动”,走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新路子,推动该市实现了经济实力、产业层次和发展后劲的提升,特别是在发展后劲上,鄂尔多斯市引进了世界上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这些大煤化产业链中的深加工项目连同煤

化工、大化肥生产线、天然气制甲醇生产线一旦发挥出效益,鄂尔多斯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实,发展后劲将会更加强劲。

  2006年5月,鄂尔多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的指导思想是从鄂尔多斯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目标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国家西部的文化大市。

  与会专家认为,鄂尔多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和发展具有鲜明草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把握了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鄂尔多斯把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在服务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成立于2002年9月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致力于从鄂尔多斯经济社会文化的各方面需要出发,以求真精神开展了学术创新。鄂尔多斯市有关领导说,开展跨地区、跨省市的文化学术交流,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在鄂尔多斯文化的发展延续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有利于更好地塑造鄂尔多斯市的草原文化品牌。鄂尔多斯市2002年召开的“阿尔寨历史文化研讨会”集中了来自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促成“阿尔寨石窟”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举办的“鄂尔多斯文化与

城市规划建筑研讨会”也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鄂尔多斯在创建文化大市的征途中,走出了一条从草原文化向鄂尔多斯文化过渡的崭新路子。鄂尔多斯市创造性地指出了文化与经济建设互为促进的发展理念,使大工业化中的鄂尔多斯文化更加璀璨夺目。鄂尔多斯在经济生活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越强。同时,文化吸收的经济成份越多,科技含量就越高,文化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