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成"鸡肋"?"后悔上大学"传危险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6:32 石家庄日报

  来源:综合34.7%受访者后悔上大学 教育现功利化倾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由8777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8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认为,34.7%的受访大学生后悔上大学,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反映出一些领域的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了。

  第一个信号,就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引导出现了较大偏差,已经不适应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后悔上大学”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他们不满专业不专,公共课要求太多,抱怨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竟占了一大半。

  第二个信号,是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现象。一方面,高校扩招迅速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教育水平,但在短时间内却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现实的困难。另一方面,不断看涨的大学收费,在考验公众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畸形,强化了学生们的后悔情感。

  第三个信号,是在大学生中仍然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值,缺乏对形势的清醒估计和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同日的《中国青年报》还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返乡工作的毕业生中,有51%的人认为,返乡工作是因为没能在大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仅有22%的受访者反对“返乡工作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51%的人不建议下届的毕业生返乡工作。这样的选择意愿和期望值明显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相符。这既是“后悔上大学”的深层思想基础,也是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

  “后悔上大学”传递出的上述三个信号,既有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教育管理决策部门的问题,还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使大学生不后悔上大学,仅靠一个方面的改善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相关各方同步调整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后悔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后悔接受高等教育,而是后悔接受了不满意的高等教育,因为大学生也深刻地认识到“上大学后悔一时,不上大学后悔一生”的道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调整教育收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就业观。(大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