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访新疆奇台“恐龙故里”:曾生活10多种恐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1:43 国际在线

  直击奇台恐龙沟挖掘现场

  从奇台县城出发,车沿228省道一路北进,在驶出80多公里经过自治区公安边防总队苏吉公安边防检查站后,车开始在石子路上行驶。

  车又向前驶出60公里,司机兼向导黎师傅指着前面一片赭红色的山丘告诉我们:“
恐龙沟到了。”

  奇台县所在的准噶尔盆地是世界上埋藏恐龙最多的地区之一,堪称“恐龙故里”。8月27日,央视科教频道将在这里直播大型恐龙化石的挖掘实况,据央视国际消息,以直播的形式报道大型恐龙化石挖掘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8月9至10日,本报记者先行来到奇台县恐龙沟,探访了恐龙化石挖掘现场。13日,挖掘现场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挖掘出各类恐龙化石约40件。

  □记者直击

  1号采挖坑

  发现身长30多米食草恐龙化石

  1号采挖坑在恐龙沟一处山坡东面的半腰上,还没有走近就听到发电机和电镐作业的轰鸣声。一个用钢管和丝网搭成的遮阳工棚下,近十名工作人员忙碌着,有的操作电镐破开赭红色的泥沙岩,有的挥舞着铁锹清理碎石,有的拿着刷油漆用的小毛刷子扫下化石上赭红色的尘土,工棚旁边是成堆的清理后的赭红色碎石。

  当时气温高达40℃,一个个工作人员满头大汗,却没一个人脱下长袖衣服。

  记者好奇地问,“为什么还穿着长袖,这么炎热的天气?”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李伟说,“听单位的老教授讲,以前有个外国专家,就是因为常年在野外挖掘化石,患了皮肤癌,我们一年中有两三个月在野外,每天在烈日的暴晒之下,所以得穿上长袖衣服预防。”

  工棚下,自西向东有一块凸出地面30多厘米高、长约1.5米的赭红色岩石,岩石里嵌着两根小碗碗口粗的红褐色化石,在两根颈椎化石南面1米多远处,有一根长约1.5米的细长的颈肋。

  三名技术人员正对化石进行现场修复,王海军工程师正在用类似锥子形状和大小的风刻笔笔尖轻轻划下附着在化石上残留的岩石渣。“这可是精细活,10多天了,我们一直在捣鼓这东西呢。”技术人员向礼世指着化石说。

  8月10日下午5时记者离开时,工作人员在两根颈椎化石的西北角又发现了一块颈椎化石。据王海军介绍,从1号坑的挖掘出的化石来看,这条恐龙应该头高12米,身长30多米,头长0.4~0.5米,是一条食草恐龙。

  2号采挖坑

  零散出土30多块恐龙化石

  从1号坑向西北行500米左右,翻过山梁就到了位于山坡西面的2号采挖坑,这里到处散布着赭红色碎石,工棚下近10名工作人员在紧张地挖掘着化石。

  工棚北面坡下的20多个白色的“石膏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李伟说,那里面包着恐龙化石,是用石膏粉和水后密封包裹起来的,要运到北京去修复。

  据了解,2号坑自7月底挖掘出一根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后,目前已挖掘出30多块恐龙化石,但都比较零散。

  8月9日下午6时许,工作人员在碎石里刨出一块拳头大小、里面嵌着两枚断裂的恐龙化石的石块。李伟小心的用工具取出两枚化石碎片,然后用502胶水将它们粘连在一起,记者看到这居然是一颗匕首形的牙齿化石,长2厘米多,牙齿内侧还有锯齿形的凹槽,只可惜齿尖不见了,工作人员趴在碎石堆里找了10分钟,最终仍未找到。

  “这是2号坑自挖掘以来挖出的第四枚恐龙牙齿化石,这些化石分属3种食肉类兽脚恐龙。”李伟说。

  当记者问起为何1号坑的恐龙化石属一种恐龙而2号坑则比较零散时,恐龙沟挖掘现场负责人王海军工程师表示,这是由于1号坑和2号坑的地理位置不同。

  据王海军推测,1号坑在亿万年前应处于河谷冲积地带,恐龙死亡后,尸体被冲到这里,头向西,背椎到尾巴可能已被冲散或风化了。而2号坑当时应是旋涡,恐龙和其他生物的尸骨被聚拢过来,因此比较散乱,不完整。

  □意外

  沙尘暴突袭挖掘现场

  8月10日上午10时许,工作人员已经在现场挖掘近3个小时。戈壁滩上突然狂风大作,漫天黄沙遮天蔽日,沙子夹杂着碎石子打的人脸发疼,工作人员用帽子挡着脸坚持作业。

  没几分钟,包裹2号坑的工棚的纱布被沙尘撕成条状,随风起舞,支撑工棚的钢管被吹得歪歪扭扭,有一根钢管甚至被风卷到后面石壁上,工棚也整体向东后移两米多远。工作人员已经很难站稳。工作人员忙着收拾东西,并用麻袋片盖在新挖出的化石上,然后搬来石头压好。

  随后,记者和他们驱车退到山坡东面的1号坑,这里风势稍弱,但也无法继续工作。所有工作人员迫不得已退回位于7公里外硅化木公园招待所宿营地。

  王海军工程师告诉记者,“这样的天气每年我们都能遇到十来次,都习惯了。”

  □最新消息

  两根颈椎化石将是直播重点

  8月13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挖掘现场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李伟,他向记者透露,奇台县恐龙沟2号采挖坑出土一根长约70厘米的蜥脚类食草恐龙腿骨化石。

  据恐龙沟现场挖掘负责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程师王海军介绍,自今年7月27日恐龙沟现场挖掘工作开始以来,科考人员已经发现至少分属4种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约40件,其中兽脚类恐龙3种,蜥脚类1种。

  昌吉州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技术人员正对在1号坑出土的两根1.2米长的蜥脚类恐龙颈椎化石进行现场修复,它们将是次此央视直播重点。

  □新闻延伸

  找到恐龙化石是巧合

  根据地质构造,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考证出新疆准噶尔盆地昌吉州恐龙沟一带,在亿万年前是恐龙生活的家园。1928年,我国古生物学家袁复礼教授就在昌吉州恐龙沟挖掘出水龙兽化石。

  “找到恐龙化石是巧合。”在1号坑现场修复恐龙颈椎化石的王海军工程师介绍说,2002年8月,工作人员余涛在昌吉州五彩湾一处山坡上用地质锤随意寻找化石,刚在山坡上拨拉两下,就惊喜地发现一段化石裸露在土层外。几经专家努力,随后在此发掘出两具几近完好的恐龙化石。

  “发现中华盗龙也纯属巧合,这还有个小故事。”1987年8月,王海军在现在1号坑北面8米远的山坡拐弯处小便,突然发现前面白白的一块,走近一看,是一块恐龙爪子的化石,由此挖掘出了一具食肉兽脚类恐龙———中华盗龙的化石,是我国最完整的盗龙化石。

  新疆曾生活着10-11种恐龙

  在1号坑现场的技术人员向礼世说:“一只恐龙有300多块骨头。”据他介绍,去年在宁夏灵武发现的6具恐龙化石,完好率达到63%,而眼下在1号坑这里挖掘出的食草蜥脚类恐龙化石只有7~8块,完好率只有3%。

  据了解,一只恐龙约有17到19根颈椎,而一根颈椎要有两根颈肋来支撑,“所以一只恐龙约有34到38根颈肋。”王海军说。

  王海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经发表的论文证实,在亿万年前,在新疆生活的恐龙种类达到10-11种,有箭龙、奇台天山龙、中华盗龙等。

  新疆尚未发现恐龙蛋化石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山东莱阳、广东河源、江西萍乡等地都出土过恐龙蛋化石,“在新疆,是否也出土过恐龙蛋化石?”记者好奇地问。

  王海军工程师肯定地说,“在新疆目前尚未出土恐龙蛋化石。”(乌鲁木齐晚报 记者苏兵 金少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