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万爱心款帮他们圆大学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3:33 山西晚报

  “关注贫困大学新生”系列报道之八·感动

  本报8月15日讯(记者任俊兵)今天下午,由本报和省慈善总会举办的关注贫困大学新生捐资助学活动在本报举行。来自忻州市忻府区、静乐县、原平市、河曲县、繁峙县的安凯峰、王国峰、宋华等7名贫困大学新生接受了河曲县刘家塔镇副镇长、冯家庄村村委主任张启飞的总额5万元的爱心款。

  本报与山西省慈善总会启动关注贫困大学新生的活动后,一向热心慈善事业的张启飞向我们提出捐赠要求。了解到河曲县巡镇樊家沟村王国峰考取了565分,被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却因为家庭贫困不能入学,张启飞表示,愿意捐2万元钱,帮王国峰上完4年大学。之后,张启飞和本报记者一起到河曲县的巡镇樊家沟村、巡镇吕家也村、刘家塔镇树儿梁村,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情况,最终决定,再捐3万元,帮助安凯峰、宋华等6名贫困大学生上学。

  捐助活动现场,王国峰代表全体受助者向张启飞等社会各界人士对贫困学子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他将不辜负社会关爱,努力学习,争取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帮助过他的热心人。在自己走向社会后,会用同样的热情和爱心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故事(图)

  

五万爱心款帮他们圆大学梦(图)

  5000元,对于成功的企业家,可能就是一餐寻常的晚宴,或一趟并不豪华的旅游。可对一个贫困生来说,缺少5000元,就意味着多年大学梦想的破灭。贷款前往他乡求学的吕泽,不被工头“认可”的张思俊,还有考了第一名,却为数千元学费发愁的安凯峰……听着他们的故事,记者一次次泪流满面———

  故事一半费求学的贫困生

  河曲县的吕泽已经上学去了———为了错开暑运高峰,吕泽考取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定在了8月5日开学。

  吕泽是河曲县巡镇吕家也村人,今年高考,他考了536分,被内蒙古工业大学录取。吕泽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常年生病,去年妹妹考上太原师范学院,是贷款上的学。吕泽考取大学后,他的父亲向本报捐助特困生上大学活动求助,可记者还没有来得及进行采访,吕泽已经到了上学的时候。吕泽的父亲托人向当地信用社贷了2000元的款,并向学校一再说明情况,才勉强交半费入了学。

  故事二苦力难卖求助无门

  河曲县刘家塔镇树儿梁村的张思俊刚刚从工地上被“退回来”。去年,张思俊的姐姐考取了山西师范大学,在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下,姐姐总算顺利入学了。今年高考,张思俊又顺利考入姐姐所在的大学,靠种地为生的父母彻底没有了办法。

  看着父母愁肠百结,张思俊懂事地提出,自己到附近的一些厂矿去打工。托亲戚,找朋友,附近的一家石灰窑勉强同意他去做苦力。然而,早上6点多就起床干活,晚上8点多才肯休息,一天到晚拼命地挥舞着铁锤,张思俊还是无法完成别的工人8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量。

  工头找到他,说不能让他继续干了。为了一天15元的工钱,张思俊只好一再保证,过几天会好的。但一周后,张思俊还是因为无法完成高强度的劳动,赚了不到100元钱便被解雇了。

  故事三5000元学费难倒文科第一名

  有点办法的人都搬到几十公里外的忻府区或者附近的豆罗镇上了,现在的豆罗镇南沟村剩下的居民,要么是因祖祖辈辈住在这里而不愿离去的老人,要么是因家中经济紧张无法搬迁的贫困户。安凯峰家就是第二种情况。

  今年高考,安凯峰考出618分的高分,是忻州市的文科第一名,并被厦门大学录取。可是,一年5000元的学费让他们一家发愁。父亲安天楼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身患重病,两条腿上的肌肉在一天天萎缩。母亲则除了干农活,还得照顾81岁的老人。因为儿子要考大学,父亲今年年初特意多花了点钱,买种子、购化肥,想的是多收点粮食卖钱,没想到却遭遇了大旱。

  7月初,安凯峰得知自己的分数后,考虑到家中无法负担学费,跑到忻府区的一家学校,帮人在街头散发传单。一周过去,挣回140元钱后,学校的这项工作结束了。安凯峰又在亲戚的帮助下,找了一份家教的活。

  捐助 花絮

  30元的电话卡只剩2.5元

  8月14日,在经过一系列的采访、核实后,本报新一轮的捐助活动又要开始了。下午两点,记者特意从办公室领来一张崭新的30元电话卡,一一给忻州市静乐县、河曲县等县区的贫困大学生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太原领取爱心款。

  静乐县鹅城镇丰沟村的贫困大学生宋平华家没有电话,记者只好一次次地拨打乡镇、村子里的电话,寻找她及家人。家在河曲县刘家塔镇树儿梁村的张思俊留下的电话是他的一位亲戚的,记者拨通时,正逢他的那位亲戚不在,张思俊年迈的姥姥接起了电话。得知是通知外孙领取捐助款的,老人一边表示谢意,一边记下记者的联系电话。到最后一个电话打完,卡里的30元钱只剩下2.5元。

  临时增加了两个仪式

  这次捐助贫困大学新生的仪式本来只有情况介绍、受捐助者名单宣布、捐助者讲话等项目,但就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贫困生王国峰的母亲找到记者,提出为了表达对本报和慈善总会、捐助者的谢意,她特地带来了几面锦旗,希望在仪式中献上。

  应王国峰母亲的要求,增加了赠送锦旗的仪式后,王国峰又提出,希望能在会上发言,表达感激之情。于是,捐助仪式不得不再次加时。就这样,在热烈的掌声中,原定半个小时的捐助仪式,一直延长到一个多小时才结束。(文中部分学生名字为化名)

  采写:本报记者任俊兵

  摄影:本报记者毋涛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勾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