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死缓囚犯的重生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7:22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 |||||||||||||
刑满释放后,陈方林便投入到监狱的网络管理工作中。 刘京 摄
陈方林的故事,可以给其他犯人很多启示。 刘京 摄 聚焦理由 人有失足,最让人痛心是从此自暴自弃,继续沉沦。最难得是悔过自新,重归社会。 当年,他高校毕业后,进入一家自动化设备厂工作,很快便当上了质检科副科长,可谓意气风发。却未料,一次失足却沦为死缓重犯。 14年,一个年轻人已成中年人;14年,一个死缓囚犯变成计算机高手,从监仓走进监狱办公区,被聘为工作人员,其中的曲曲折折,酸甜苦辣,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大错之后,彻悟重生,他的故事,可以给有类似经历的人许多启示。 从省琼山监狱的服刑区到办公区,只有200米。 陈方林(化名)用了14年,从服刑区走到办公区。 14年前,他进入琼山监狱是一名死缓囚犯。14年后的今天,他还在琼山监狱,却是作为监狱高薪聘请的网络技术骨干。 曾经是出名抗改造人员 1991年6月,陈方林因盗窃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同年10月被关进琼山监狱。根据有关法律,一个死缓囚犯从入狱到释放,最少要服刑14年。陈方林只在琼山监狱服刑14年零两个月,无疑是非常幸运的。而刚入狱的近一年时间里,陈方林是监狱里最出名的抗改造人员。 1987年,陈方林从重庆邮电学院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自动化设备厂工作,并很快就担任了质检科副科长。走进监狱后,身份的落差使他心理上难以承受。“喜欢闹事,而且拼了命地闹。”陈方林说,刚进监狱那段时间就没想着要活着走出监狱,因此常常无事生非。还经常找民警的“把柄”,故意跟民警过不去。有一次知道第二天上级要派人来检查工作,他前一天便找人打一顿,故意制造紧张气氛。 服刑人员在入狱中队接受一段时间教育后,会分到各个生产中队。一般由各个生产中队到入狱中队要人。但陈方林因抗拒改造在监狱出了名,成为民警最头痛的服刑人员。一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中队敢要陈方林。 遇上敢碰硬的指导员 陈方林说,琼山监狱原五中队指导员梁世坤,是促使他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当时的五中队负责监狱日化分厂的生产任务,梁世坤对陈方林早已耳闻,从档案看到他学过无线电和工业自动控制化,便找陈方林谈话。14年过去,两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陈方林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你不用跟我谈,反正你也不会要我。”谁知,正是因为这句话,年轻气盛、敢碰硬的梁世坤决定让陈方林到五中队。 几天后,陈方林被安排到五中队制皂车间劳动。梁世坤很快派给陈方林一个较难的维修任务,并限定3个月内完成。虽然当时陈方林对车间生产香皂的机械还不了解,但有一定机械专业基础的他通过不断摸索、学习,顺利地完成了维修任务。自此,陈方林如鱼得水,在冷冰冰的机械上找到了寄托。 技术革新为监狱节约百万元 陈方林的维修技能首先得到监狱的肯定。他被安排负责为各个中队修理机械,从1992年11月调入五中队到1993年10月第一次立功,他为监狱修理电动机18台,一台1936年出厂的设备,已被监狱废弃10多年,但经他拼拼凑凑,竟然凑出了一条新的生产线。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陈方林不断地提出技术革新的方案,并成功改制设备提高效益。 1999年3月,陈方林利用废弃的铁罐,为日化厂自制了水循环系统,并用一个报废的汽车水箱自制了散热装置。原来的设备用水约每分钟10公斤,每天用电为5.5千瓦,每月用机油约100公斤。而改制该设备后,每天只用水30公斤,用电4千瓦,而且不用机油,只需半年检修时加入少量黄油。 据统计,在服刑期间,陈方林通过技术革新为监狱节约生产成本上百万元,而给生产带来的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计算机带来更大施展舞台 陈方林接触计算机,是在一次事故之后。1997年3月,他在维修器械的时候氧气爆炸,双手被烧伤。养伤期间,他看到了五中队干事李建华的那台486电脑。电脑引发了陈方林极大的兴趣,他把平日积攒起来的3000元钱全部拿出来,托李建华买了一台二手的486电脑。当时懂得使用电脑的人还很少,但监狱对他的这一举动非常支持。监狱民警通过各种途径借来电脑书籍给陈方林看。借助书籍自学完基本操作后,陈方林便迫切地学起了语言编程。“当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要学便要学些高难度的。”大学时的英语忘得差不多了,为了学好电脑,他又重新补习英语。慢慢地,他渡过了难关,此后更是如痴如醉,掌握了各种数据库。 2003年,经历几个月的努力,陈方林有了第一项计算机技术成果。他为监狱超市管理开发了管理系统软件,大大地方便了民警。2004年,监狱要开发一项狱内侦查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涉及侦查管理的多个方面,技术要求很高。探索运用软件全面管理侦查,琼山监狱是全省监狱第一个,也没有先例可借鉴。监狱请来了某北京知名软件的技术人员前来开发。但技术人员因对监狱业务不甚了解,花了10个多月的时间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不适用。于是,监狱领导想让陈方林试一试。 一年后,就在他即将刑满释放前两个月,他成功地完成了管理系统的开发。随后,全省司法系统狱侦管理现场会在该监狱召开。 留在监狱工作只为回报监狱 2005年12月5日,陈方林刑满释放的日子。但他并不是急着回家见父母,而是在监狱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被监狱聘请为网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月薪2000元,加上各种保险、补助,每月的报酬达2500元。 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被聘请为工作人员,在琼山监狱没有先例。但这一想法经监狱长汤国刚提出后,很快得到省司法厅副厅长、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的支持。陈方林更是欣喜不已,为有机会回报监狱。 凭陈方林现在掌握的技术,如果他去网络公司工作,工资可能是现在的两倍。但陈方林说:“监狱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我一辈子也回报不了,如果监狱需要我,我会一直做下去。” 陈方林依然要每天置身监狱。监狱还是那个监狱,但陈方林已是全新的陈方林。 (本报海口8月15日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