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含水量太高导致垃圾发电热值过低瓜皮成垃圾发电“绊脚石”专家呼吁市民亟须提高垃圾分类投放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8:04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8月13日头版《变猛增的垃圾为抢手的电能》的报道,引起社会很大反响。有居民来电问,既然垃圾焚烧可发电,为何不多烧点垃圾多发电呢?环卫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全市垃圾日焚烧量已逾五六千吨,但由于居民餐厨垃圾里西瓜皮、菜叶、残羹剩饭含水量实在太高,垃圾发电热值很低,发电成本太高。为此,专家呼吁:“市民亟须提高垃圾分类的投放意识,让本市垃圾利用率更高。”

  据记者了解,眼下数量庞大的瓜皮、菜叶等已经成为申城垃圾发电的最大“绊脚石”,这些餐厨垃圾让发电厂少发了许多电,而且,每天发电度数因受垃圾“质地”因素的影响上下幅度较大。随着盛夏猛增的西瓜皮以及居民的餐厨垃圾,垃圾中的含水率从平常的40%左右,突增至约60%。20%的含水率增幅,使1千克垃圾产生的热值下降500大卡,使1吨垃圾少发120千瓦时。

  尤其是废旧钢筋、砖瓦、渣土等建筑垃圾,不但让焚烧热值降低,还容易使设备卡壳,焚烧厂调试及试运行期间,就曾发生过钢筋卡住进料口,引起设备停机的事件。

  为了保障高温期间焚烧厂整套设备的正常运转、满负荷发电,运行人员要一次次进入温度高达40℃以上厂房进行巡检,如果炉膛入口堵塞,还需排除故障,他们往往冒着炉膛60℃以上高温和垃圾的刺鼻异味,清理炉排上垃圾,在最短时间内,使焚烧炉恢复生产。垃圾焚烧厂每小时发电12000度左右,如停炉必然影响到上万户居民的用电,垃圾焚烧发电已是上海地区电网中必不可少的一块“绿电”。

  据环卫专家介绍,“垃圾要分类收集,资源才能充分利用”。从2002年至今的四年来,市环卫部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但是,至今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观念还很淡薄,自觉垃圾分类的还不多,目前全市垃圾分类仅占垃圾收集总量的20%左右。

  垃圾分类包括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当然,有些居民小区在配备分类收集容器方面还不够到位;有些区的马路虽有漂亮的分类垃圾箱,但标识设置和说明还不够显著。

  根据《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到2010年,上海有望实现生活垃圾的“零填埋”。就是说每天一二万吨的垃圾均在循环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占一半,另一半将由微生物处理成无害的气体和种树栽花的优良肥料,但前提是垃圾收集一定要好好分类。

  目前对像剩饭、剩菜、瓜果皮等一类含水率偏高的有机垃圾环卫处置犯了难。有关专家希望本报能给予呼吁,建设节能型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上海应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有条件的居民也应当提高垃圾分类的投放意识,这样上海的生活垃圾才能更多地变为有用的电能。

  本报记者赵维光通讯员刘维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