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行贿”只为发表调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8:17 南京晨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位大学生为了把暑期调查的成果发表出来,找到该报社一位不认识的记者,并在实践调查报告中夹进300元钱。他说他也是被逼无奈,老师要求调研成果必须发表。

  这种事今年在南京媒体圈屡见不鲜。投稿本身由学生自己送来的很少,大多数是学生、老师找朋友、托关系要求“帮忙”的。

  5拨人找记者帮忙发稿

  记者今年暑假就碰到5拨人希望发表学生调查报告,不过并未发生“行贿”事件。暑假一开始,某校学生会副主席就打来电话,表示今年有社会实践,希望能给予报道;随后,还有一位学生直接将调查报告传真到报社。其余的三拨则全是受人之托找记者帮忙的。其中一位朋友说他也是“被逼无奈”,他的朋友在某高校外院团委工作,学校团委要求他们必须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为此院团委自己策划了5个选题,找了100多名学生组成小分队展开了调研。调研报告出来了,要想在学校的评比中获优,明年争取更多的学生活动资金,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媒体上发表。为此,他找到记者的朋友,一下子给了5份调研报告。

  问卷3天调查报告出炉

  小刘参加了一个暑期调研小分队。这个小分队一共30人,调研的是南京公共交通,并请市民对其挑刺。记者打电话给他时,他和同学正在苏州玩。他说,调研是在放假前3天完成的,“我们30人分成3组,分别调查公交、地铁和出租车,自己找问题,也给乘客发问卷,而且都是自费的。”对于调研3天得出的成果,他觉得“有点草率”,调研问卷也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虽然也设计了不少问题,但大多是现象,并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分析。

  在调查报告中记者看到,对南京地铁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南京地铁售票机,投入20元,找出18个硬币,为此建议设立换零钱处。”而实际上,南京地铁售票处设有换零钱处,而且地铁售票机能识别的面值最大的纸币为10元。对此硬伤,小刘表示这是调查问卷中市民的意见,他们没有实地考察。

  刘同学对这次实践不太用心,他说:“我们是学外语的,如果学校能帮我们联系和我们专业有关的实践,类似于实习,我们倒是很乐意。”

  实践活动见报能加学分

  “姐姐,你帮帮我们吧!我们觉得活动很好,你看,外来工子弟没有城市里孩子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联系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带孩子们玩,给他们讲故事,你就给我们报道出来吧,发张图片也行。我们要见报了才能拿学分。”一个大一的女生苦苦哀求记者跟他们去一次民工子弟小学。

  见报了才能拿学分?高校会定这样的规矩?记者从该校其他学生和老师那里打听到,社会实践不是要见报才能拿学分,而是见报了才能加学分。张同学一放暑假就开始忙着搞他的活动,他说学长告诉他,开学时院系和学校会进行社会实践评比,如果想优胜,就要想办法让实践见报,只要有一篇报道,优胜就不是难事,而得到优等评价的学生将加学分。加分的多少还和报道他们实践活动的报纸级别有关,报纸级别越高,加分也就越多。

  老师不希望学生太功利

  “说得严重点,现在的社会实践评奖整个都扭曲了!”南京一所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王老师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点气愤和无奈。

  王老师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管是搞调查也好,还是做一些有益的服务也好,都应该是有益的,但一旦有评奖,味道就变了。“既然要评奖,就要有参考标准,见报的篇数和报纸的级别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学校和学校之间比,要看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些国家大报的篇数;而学校里比呢,则主要比上地方报的篇数和版面。我们当老师的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希望学生带着功利心做社会实践,但我们的力量不够啊!”

  媒体、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教学生产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考察,接触社会,将来才能‘社会化’。”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说。他认为,衡量学生社会实践的标准,应该是学生通过实践得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体验、有了什么成长。如果要求学生的活动见报了就能怎样怎样,那学校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

  刘永和说,学生带着功利的心态托关系找报社让活动见报,可见学校的评价机制显然出了问题。他认为,国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个证明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国家找到关系盖个章出示个证明就简单得多,这是信誉度的问题。他呼吁媒体、学校和社会各单位一起齐心协力做好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敷衍”或者“帮忙”。

  作者:姜曼刘海琴刘科/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