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市科学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0:06 中国环境报 | |||||||||
□李飞br<>“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走进鄂州,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碧水蓝天赏心悦目,街道建筑整洁清爽,仿佛行走在一幅山水画中。难以想象,就在10多年前,这座以冶金、水泥产业为支柱的城市,还是灰尘弥漫、浓烟缭绕、浊水横流的景象。几年时间,仿佛有一只巨手拂去了污秽与尘雾,恢复了鄂州山清水秀的姣好容貌。这只无形的巨手,就是“生态立市”战略。
“金钥匙”开启科学发展之门 过去,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的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资源难以维系,环境不堪重负。严酷的事实迫使鄂州重新考虑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寻找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从2001年起,鄂州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战,提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鄂州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年来,市政府优化工业布局,加大引导和调控力度,实行污染总量控制,坚持把污染防治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治理排污单位,关停200多家企业,重点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 “生态立市”战略犹如一把“金钥匙”,拿下了鄂州“光灰城市”的帽子。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鄂州市七项环境质量指标综合得分在全省排名第一。 在连续获得了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同时,鄂州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率在全省也位居前列。 据悉,鄂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14亿元,同比增长25.44%。累计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07个百分点。 循环经济吹绿鄂州山水 在保持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市大中型企业以及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已初步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鄂州市工业中的循环经济比重占到25%左右,农业占到50%,循环经济产值达40亿元。 鄂州发电公司于2002年投资引进德国生产线,利用粉煤灰加工建材产品。市环保局长阮汉文算了一笔账:“每吨粉煤灰20元,每年光卖灰利润600万元,这些灰加工成砖后价值6000多万元。还有间接效益,就是粉煤灰制砖取代黏土,减少资源破坏。如果不循环利用粉煤灰,每年至少要花费300万元作清理,还要800亩良田做灰场。” 鄂钢年产废气、渣达200万吨。其中,40%钢渣经选矿厂筛选后再利用;脚料入建材厂产地砖;水渣运到水泥厂加工水泥;废气转换成优质煤气。围绕废气、渣再利用已派生出10多家企业,年创产值12亿元。 鄂钢集团投资6亿多元,治理了40多个污染源,仅一炼钢分厂就削减烟粉尘2300多吨,被省政府授予“无公害清洁工厂”称号;世纪新峰投入7800万元实施立窑改旋窑工程,每年削减烟粉尘2000多吨。 山笑水笑人欢笑 利用依山傍水、滨江抱湖的地理资源环境优势,鄂州明确“一主三辅”发展总思路,以创生态示范区、文明城、卫生城为载体,实施“净美绿亮”工程,打造花园城市,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在鄂州,从民众到市领导,大家对建“生态鄂州”的目标信心一样坚定。“生态立市”构想在本世纪初就成为全市上下共识和冀望。一方面在中部崛起之际所出现的生态隐患已引起深层次的忧患和反思;另一方面创建生态示范区的成果给鄂州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希望。 5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6亿元,是前5年的2.98倍,中心城区建成区达31平方公里,比2000年净增6平方公里。完成鄂黄大桥、南浦虹桥、鄂州高中、广电大楼、迎宾和沿江大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新建凤凰广场和濠塘、官柳、阳光、滨湖休闲游园等13个休闲广场和游园,为城市增添了新亮点。在绿化方面,见缝插绿,扩大和提高绿化面积和档次,形成园林景点映衬,绿树红花美化的景观系统,构建自然山水环境与园林艺术造景相互融合的靓丽景观。今天的鄂州已形成环湖、沿江风景带,广场、绿地分布于六纵六横的绿网之中,风景区及公园各具特色,城市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襟江抱湖枕名山”的古城,焕发了“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新韵。 市委、市政府指出,尽管鄂州目前具有较好的生态建设优势,但是建设生态鄂州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在科学、创新、完善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建设“生态鄂州”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在全市形成新的推动力。要坚持把创建活动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相信,鄂州的明天一定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更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