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筑路” 农民致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3:20 舜网-济南日报

  十六里河镇青桐山村坐落在海拔754米的青桐山上,过去基本与世隔绝。从村里到山下没有路,人们都想方设法往山下跑,寻找生路。

  如今,32岁的李玲却把家搬到了山上。她说,与世隔绝那是过去的事情,政府2001年就把通往山村的路修好了,现在回来是为了享受镇政府的好政策,回家养鸡来了。

  李玲嫁到这个村里时,是从山下走进新房的。那时候,别说搞生产,就是下山买点生活用品,也要用扁担挑上来。自从政府修了路,青桐山村才算有了生机。

  每天清晨,李玲养的几千只鸡悠闲自得地漫步在山间,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松籽、小虫等美食,个个长得很壮实。她得意地说,每只鸡足有1公斤半,按1公斤14元计算,一只鸡能卖20多元。像这种吃天然饲料长成的鸡,味美,营养丰富,销路好着呢。母鸡下的蛋,由于不喂食带有添加剂的饲料,也格外受消费者的欢迎,1个山鸡蛋能卖5毛钱。加上政府的补助,每年能净赚近5万元。

  像青桐山这样,镇政府还同时推出了侯家、王家、郑家、郭家等养殖示范村。为鼓励和引导群众形成养殖规模,镇上无偿提供鸡苗。今年又制定实施了发展一只土鸡补助10元钱(包括建鸡舍,每户最高补助可达1万元)的惠民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特种养殖。仅仅刚开始,侯家村人均即增加收入500元,青桐山村人均增加收入531元。

  侯家村的10个养鸡户现在已见效益。该村在山坡上建起了10间鸡舍,占地7000多平方米。村民侯德森买进1500只土鸡,第一批售出420多只公鸡,挣了9600多元。村民侯德俊卖了240多只公鸡,挣了5000多元。两人以前都是以种地为生,现在挣到钱高兴得全家都合不拢嘴。他们各自用挣到的钱买了一辆三轮车。母鸡现在也开始下蛋,预计下半年都能见到效益。侯家村第一批共买进14000只鸡,预计年纯收入将达30多万元。该村计划再买进2万只土鸡,把土鸡养殖户发展到20户。

  该镇计划对养殖基地再投资100万元,扶持这6个示范村共100户。上半年已投资30万元,目前有5万只土鸡散养在山涧林中。

  与青桐山村人往山里寻求生路相反,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背靠市区的大涧沟东西两村的妇女都忙着去城里打工挣钱。

  过去,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内等落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妇女常年白天围着锅台转、晚上围着孩子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妇女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要想走出家门去干一份事业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文化水平低、没有技术和能力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落后,不敢出去闯荡。

  “自从参加了‘热心大嫂’培训,有了上岗证,在城里干家政,一个月最少能挣500多元。再干点别的,比种地强多了。”35岁的大涧沟东村村民高连英激动地说,“春节期间做卫生清洁,20天就拿到了2000元钱。”她现在已是“热心大嫂”服务中心的一星级服务员,家政服务、卫生清洁样样在行,很受欢迎。

  为帮助大涧沟一带寻找新的增收渠道,根据大涧沟村地少人多的特点,镇政府去年10月份拨款6万元,帮助大东村成立了“热心大嫂”服务分站,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培训基地提供免费上岗培训,为村民提供供求信息服务。目前,“热心大嫂”服务分站已提供了家政服务、月嫂护理、卫生清洁等14个岗位。高连英、高连霞、张士荣等就是第一批参加培训并受益的村民。这种有意识、有目的、有领导、有市场的组织方式很受群众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发展意识和增收意识,带动了附近17个村共1500名妇女靠干家政服务挣钱。目前,该镇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手工艺品加工的也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妇女年人均收入达到近7000元。

  汽车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沿路的风景幽美秀丽,令人不禁为大自然的造化而惊叹。这条路就是镇政府投资81万元修建的青桐山至斗母泉的循环旅游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斗母泉、青桐山一带是十六里河镇最高、最偏、最困难的两个山村,群山环绕,但是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相当丰富。镇政府为这一带农民致富选准了一条道路,就是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泉城近郊旅游热的大好时机修建了这条旅游路,为进一步开发佛峪、斗母泉、兴隆水库“三点一线”旅游资源打开了“关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镇政府今年计划再投资100万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开发旅游资源。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民增收是生产发展的核心所在,要想实现农村长远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还得靠教育水平的提高。该镇在保证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的基础上,投资200多万元,扩建了十六里河中学教学楼;投入128.8万元,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免交政策。投资500万元启动了现代化的涝坡小学建设,预计今年9月份可投入使用,让山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良好的现代化教育,为农村长远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储备人才。

  实现农民增收,十六里河镇选准了路子。在依靠设施农业和林果业使农民增收的基础上,该镇因地制宜,不断开发挖掘新的农民增收的亮点,“抓论证、抓投入、抓典型、抓服务”,抓出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