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节能降耗的原动力哪里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0:06 中国环境报

  ◆陈廷榔

  今年上半年的GDP能耗指标并没有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出现下降的势头。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联合发布的能耗数据显示,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各地、各主要行业节能降耗形势仍不容乐观,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能耗不降反升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一是此前投资建设的大批高耗能项目陆续进入了生产期;二是今年以来高耗能行业投资热度依然不减;三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其中,最后一个原因是最关键的,且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因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设备、工艺技术以至生产线都得更新改造,不是单纯依靠加强管理就能做到的。

  按照常理,企业降低能耗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应该有节能降耗的动机,实施节能计划的主角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只需要制定标准、规定,提供政策支持加以引导而已。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比政府更没有动力,更不着急,只是一头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禁止性、鼓励性政策既没有捅到痛处,也没有搔到痒处,使有着惯性、惰性的企业兴奋不起来。当采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能快速获得足够的利益时,企业又怎么会有动力去费心费力费钱去节能降耗呢?例如,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钢高炉能耗较大、污染较重,属于国家要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新的钢铁政策要求,新建高炉必须在1000立方米以上。但是,一些民营小钢厂表示,他们愿意投资300立方米的高炉,因为投资小、见效快,投资第二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汽车不达到排放标准,可以不准上路。对于高耗能行业的产品,目前难以采用这种绿色标志认证制度,禁止其进入市场,相反它们更有价格优势、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企业的疼痛点、兴奋点就是政策的着力点。促使企业主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最有效的是法律和经济手段。首先,应严格执行法律规定,把好项目的入门关。同时,实行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仅追究行政责任,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二是坚决清理先斩后奏、先上车后买票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一些投资者明知项目过不了关,索性什么程序也不走,建起来再说。对于这类项目应该依法坚决查处,不要只象征性罚款了事,或者搞吸取教训,下不为例。完成刚性的能耗、环境指标需要刚性的执法来保障。三是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例如,针对不同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加大实施差别电价、水价的力度,要让企业产生痛感;同时,应额外征收惩罚性的资源使用费、生态补偿费或者排污费,因为资源、能源消耗过多,意味着加剧了环境破坏的程度,使全社会付出了更大的生态环境成本。当生产成本只有高到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型企业的同等水平,才会促进企业放弃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虽然舆论监督、行政监察能够给政府、企业传递一定的压力,但是只有企业具有节能降耗、防治污染的原动力,政策执行才是最经济的、最有效率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