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能降耗仍属政府一头热  有关人士指出,落实节能法需要执法鼓励两手都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0:21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文雯

  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与能耗增长过快之间的矛盾呈现愈加尖锐之势。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不降反升。记者日前随中华环保世纪行在山东省采访时发现,政府约束执法手段不足,缺乏对企业的鼓励政策,阻碍了《节约能源法》的落实。

  缺少资金支持节能监察尴尬

  “每次我们去企业监察节能情况,都觉得很为难。要靠企业挣钱,还要公正执法,开罚单都会觉得小心翼翼。”潍坊市能源管理监测中心主任胡宝勇道出了节能执法人员的尴尬境地。

  从今年开始,潍坊市能源管理中心将不得向企业收取监测费用。胡宝勇告诉记者:“市财政差额拨款,每年只给20万元左右,我们这几年一直拿60%的工资。”如果全额拨款的话,每年要100多万元。今年4月末,他们已经向潍坊市财政部门递交了增加财政补贴的申请,目前还没有通过。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上半年他们只监察了13家单位,而潍坊市的省级重点能耗企业就有193家。

  遇到和潍坊市能源管理监测中心同样问题的还有淄博市。淄博市稽查大队大队长、市能源监测中心副主任刘维星告诉记者,中心有30多人,从2003年开始中心成为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设备检测的收入勉强能够维持人员工资、购买设备仪器、维持中心运作的费用。刘维星认为,在执法时向企业收取监察费用,会降低执法力度和公正性。

  同时,人手少也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每个企业至少有8项监察内容,还要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淄博市1500~2000家单位中,需要重点监测的有700~800家,有些违法企业还要重新审查整改情况。“至少得50~60人才能把监察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法规操作性差节能执法手软

  除了面对资金缺口的无奈外,法规政策可操作性差也让执法人员面对违法企业感觉有些手软。胡宝勇主任指出,节能执法工作远远滞后于现实。有些条款规定,对于违法企业,要对其停止供应能源,“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企业自己花钱买煤炭、买电,总不能限制人家买煤吧。这一条款在实际中和空文差不多。”

  另外,一些处罚办法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助长了说情风,出现了很多人情罚单。刘维星告诉记者:“‘能源法’对限期整改时间没有明文规定,我们也只是提出处罚意见,真正罚多少还要由市经贸委来决定。有时候我们刚开完限期整改通知书,说情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节能执法人员大多只关注企业的变压器等设备的节能情况,对于整个企业采取的工艺是否符合节能标准却漠不关心。对此,刘维星也承认,目前淄博市大约有80%的企业存在着需要淘汰的设备,3个月的整改期时间太短。以水泥立窑为例,整个行业都要进行整改,难度太大。稽查大队只能先从小处着手,对于比较重大的整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山东省还没有一家企业因为能耗超标受到处罚。

  鼓励、约束政策两手都要硬

  表面上,现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能源监察中心,看起来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在进行监管,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全国人大环资委官员何嘉平在调研时指出,节能目标的实现需要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企业自身动力,政府鼓励政策刺激,对违法企业执法约束。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取节能措施。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率先在国内钢铁行业使用干法熄焦技术和热能资源高效梯级利用,回收红焦热能发电,提高焦炭质量等,使吨钢能耗由1995年的1204千克标煤下降到去年的670千克标煤,10年累计节约标准煤1800万吨。济钢集团副总经理王军告诉记者,他们每年的技术开发费都占营业总收入的3%以上,而去年他们销售收入达到386亿元。巨额投资也换来了不菲的收益,仅利用冶金炉渣为主要原料建成的矿渣微粉生产线、矿棉生产线等,年处理废渣340万吨,年创产值2.5亿元,效益1.8亿元。

  日照市环保局长刘玉海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为企业指出一条明路,并利用政策激励企业主动采用节能技术。日照市在石材行业推广循环用水时就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首先严令禁止石材行业外排污水,规定各企业必须把污水排入沉淀池;然后由政府出钱在社会上统一招标锯泥清运公司;最后把收集起来的废料资源化利用。同时严格执法,发现污水外排立即断电,并推出各种鼓励政策,推广锯泥建材,并把这种建材作为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的品种。现在1200多户石材加工企业不仅实现了石材加工水循环使用,而且每年可以吃掉40~50万立方米的锯泥,节约了大量资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