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与法官妈妈千里寻访免刑聋哑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4:50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与法官妈妈千里寻访免刑聋哑儿

  因犯盗窃罪被海淀法院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的17岁聋哑少年小军(化名)从内蒙古的来信,引起了法官的不安。他在信中提到,由于呼市救助中心的人对他不好他离开了那里,经四处打听现在已经找到了妈妈。随信还附了一张他和妈妈、哥哥的“全家福”,但信封上只留下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地址。经当地法院的协助查找,却始终没有小军的消息。
小军是不是真的和家人团聚了?由于担心,在没有小军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记者随海淀法院刑二庭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庭长陈雷、小军的主审法官宋莹以及海淀区未委会办公室主任李航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寻访之路。

  8月14日早开往集宁的途中

  在开车前往集宁的路上,法官宋莹抽空向记者聊起了小军的事:2005年6月,小军和另外一名成年聋哑人因往自行车轱辘里扔铁丝,趁骑车人下车检查时盗包被抓。“小军的戒备心很强,话不多,他说不清自己住哪,只记得曾经在呼市的聋哑学校读书以及母亲和哥哥的姓名,而法院通过当地残联查到小军的父亲叫赵建(化名),但他在呼和浩特的户籍所在地的房屋已拆迁。”宋莹告诉记者,由于找不到小军的家属,救助站又不肯接收有违法犯罪情节的流浪儿,无奈他们找到海淀区未委会,后来在他们的帮助下,6月23日小军被送到呼市救助中心。“小军在信里说,他妈妈身体很不好但又没钱看病,他当初不想给家里添负担才离家出走想打工挣钱。”宋莹说此行如果能找到小军,她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他找个工作。

  8月14日中午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14日中午一行人抵达了集宁区法院。经过集宁区法院前几天的协助调查,他们通过派出所只查到了小军父亲赵建在换二代身份证时留下的联系电话。集宁区法院的人告诉记者,赵建在呼市,他们已经给他打过电话但没有任何收获。他一开始否认和小军认识,后来答应见面又爽约,一切仿佛陷入了一个僵局,怎么办?

  8月14日晚

  呼和浩特

  “赵建肯定知道些什么才故意回避。”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直接前往150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尚秀云让宋莹用北京的手机号拨通了对方的电话。“我们早上7点就从北京出发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小军,我很着急,我们没有别的意思,都是为了孩子好。”接电话的是赵建的老板,“他就在我的餐馆打工,6点半上班,我一会让他给你回电话。”对方始终没有透露餐馆的名字和位置。18时40分,宋莹终于跟赵建通上了电话,并约好21时40分他下班后在内蒙古医院北面的十字路口见面。事情似乎有了些眉目。

  8月14日夜内蒙古医院北十字路口

  由于担心“吓”跑对方,尚秀云和宋莹决定单枪匹马去十字路口等赵建,记者和其他人则在远处观望。距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一个骑摩托车的卷发男子终于出现在视线中。确认是赵建后,三个人在路口的花坛边坐下,记者远远看到宋莹把小军写的信拿给了赵建,就这样他们在夜幕下谈了将近一个小时。赵建离开后,宋莹告诉记者,他是小军的养父,小军三岁到十几岁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看得出来他对小军很有感情,而他2002年和孩子的母亲离婚主要是因为两人在教育孩子上有分歧。赵建一看信就认出是孩子母亲写的,现在至少可以肯定小军跟他妈妈在一起,这就让人放心多了。”根据赵建打听的消息,小军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卖菜的,现就在集宁,同时他提供了小军二舅在赤峰的住址。

  8月15日

  集宁区菜市场

  连夜赶回集宁后,15日一早大家便按照赵建提供的线索兵分两路做最后的努力:陈雷庭长和宋莹去当地公安部门,尝试电话联系小军的二舅;记者随尚秀云和未委会主任李航拿着小军寄来的“全家福”去附近菜市场打听小军母亲的消息。连续跑了四家菜市场后,在位于法院对面的联营菜市场,管理员范大爷看了照片后一拍脑袋说:“我常见这女的打这过,3天前我还见过她,没准哪天还能碰见。”此时,宋莹给记者发来短信说,已经联系上小军的二舅,他说小军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姓李的,但近几年一直没走动,住在哪不太清楚。

  8月15日晚

  北京

  在将这两天辛苦“摸”出的线索移交给集宁区法院委托他们进一步查找后,记者随海淀法院的法官们带着遗憾不得不赶回了北京。然而就在到京后1个小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晚9点钟,记者收到宋莹法官转发过来的一条短信:“你好!我是小军啊!现在我、妈妈、哥哥和叔叔在家,你们在哪?”宋莹告诉记者,真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有了结果,她告诉小军过一阵她还会去内蒙古,让他在集宁等她。

  采访后记

  根据最高院今年1月施行的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更多的未成年人将被免予刑事处罚或被判处非监禁刑。但是由于目前审判后跟踪帮教的救济措施跟不上,没有“下家”愿意接收他们中那些暂时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现实问题是离开法院后他们将何去何从?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将他们“赤裸裸”的直接扔入社会的必然后果将是为了生计他们重新选择犯罪。现状是,这些“社会责任”无形中压在了原本只管审判的法院身上,所以才有了这一次次千里寻访的曲折故事。然而法院的力量能有多大?在司法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希望可以看到有更适合的机构能担起这份社会责任,为了孩子,也为了社会能减少一个犯罪人。

  本报记者张蕾文本报通讯员李鹏摄J009

  法官尚秀云在集宁一菜市场寻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