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科院院士揭秘“嫦娥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7:40 城市晚报

  本报讯(记者 常旭 实习生 张航 梁莹/报道) 举世瞩目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正蓄势待发。昨天,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在为省直机关做科普报告时透露,我省科研单位有望参与到“嫦娥工程”之中。

  “阿波罗”登月计划创造了尿不湿

  欧阳自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张月球正面图像,“前一段各国进行过很多探测月球的工作,其中绿点代表了“阿波罗”登月的位置,一共有6次,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过月球,美国一共取得了381.7公斤的样品。”“阿波罗”工程是当时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工程,带动了上世纪20年整个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工业的繁荣。“阿波罗产生了3000多种技术成果,婴儿用的尿不湿等产品也都是在应用阿波罗的成果。”美国人最近测算,阿波罗工程投入产出比是1:14。“我们所有关于月球的知识,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阿波罗。”

  “氦-3”可供地球使用上万年

  众所周知,地球的

能源终究会被耗尽。欧阳先生称人类现在已经认识到了月球上的一个新物质,就目前来看是最好的、最廉价可控核聚变发电的能源,叫做氦-3。人们在60年以前已经认识到,这种能源必然成为人类未来的主力能源,支撑能源。俄罗斯一位科学院院士说,每年只要派四架飞机到月球上运氦-3回来,就可供全世界一年的发电量。欧阳先生表示,可控核聚变只需30到50年即可实现商业化。如果将整个月球纳入计算的话,它可以给地球极大的支撑,最长可达上万年。

  中国“奔月”分四步

  欧阳自远介绍,2004年1月23日,我国“嫦娥工程”正式立项,要经过探月阶段、载人登月阶段、驻月阶段、建立月球基地长期进驻四个阶段。

  目前,“嫦娥一号”要实现的主要科学目标已经确定。首先是获取月球表面高精度三维立体影像,为研究月球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提供依据;其次,将勘查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前景的14种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其中有9种元素是我国首次进行探测,为未来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提供依据;三是利用微波辐射技术,探测月壤的特征和厚度,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进行全月球的月壤厚度测量,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估算月球表面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分布及资源量;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如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带电粒子和太阳风

等离子体,深入认识这些空间物理现象对地球空间以及对月球空间的影响。

  我省科研单位将参与“嫦娥工程”

  欧阳自远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吉林很了不起,一些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十分雄厚,现在吉林省在载人航天技术上已有非常大的成就,可以说是全国光学精密机械的摇篮。”据透露,我省的科研机构可能参与“嫦娥工程”二期的相关建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