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谈阔论]如今有多少作品改了又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00:2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徐上峰  

  当今文坛流行这么一句话:“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意思是说如今的小说创作速度之快。开始听到这话时,还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震惊。毕竟,在我们大多数人心里,文学一直是神圣的。我一直认为,写作就应该殚精竭虑,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要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直到去年,我的一位朋友突然之间推出两部长篇
小说,这才让我感到上面提到的话不假。他对我说,每天写1万字,一个月不出门,就是一部长篇。

  这也难怪,当今琳琅满目的书市,新出版的作品被极力渲染,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尽管大都价格不菲,但却难见有分量的作品。经不起诱惑的,买一本,事后十之八九直呼上当受骗。目前出现的怪现状,追究起来,无外乎作家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转变,面对商业的冲击,文学在很多人眼里已不再是精神食粮,而成了金钱的附庸。在一些作家眼里,文学的作用已经被彻底淡化,一些人只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小说逐渐退化成满足感官刺激的工具,一批批劣质的小说像掺了春药的酒,正不可思议地麻醉着城市中狂舞的人群。”于是,我们看到,一群在现代工业文明下丧失了精神追求的百无聊赖的生命个体,沉湎于低级趣味的生活中,在无意义的消遣中作践自己。

  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没有值得作家们关注的人和事了吗?非也,“三农”问题、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明的冲击、普通大众(特别是工人和农民)的生存状况、社会生活中普通平凡而又可歌可敬的人民……只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就会有永远写不完的作品。

  为什么沈从文的小说、散文令人百读不厌,其实这一切都缘于他对文学的执着,对湘西这片土地和湘西人民的无比热爱。据黄永玉说,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前后修改了200多遍,可谓字斟句酌。沈从文对语言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作品里不应该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而我们今天的作家呢?扪心自问一下,修改了两遍的有多少?可能更糟糕的是以文字凑篇幅。

  远的不说,就说说路遥吧。他的《平凡的世界》在艺术上可能算不上太出色,但它的确感染了每一位读者。我想,大家除了被他作品的故事情节所感动外,更多的可能是作者对待文学的态度。光搜集资料,他就花费了5年时间,创作又花了5年,写了又撕,撕了又写,穷困潦倒,饿了就以饼干充饥,那种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在商业社会面前,作家要耐得住寂寞。要主动承当起文学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地走到普通大众中去,与人民融成一片,创作出人民喜欢的作品。否则,我们的文学只能在平庸中挣扎,永远不会有大出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