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忠杰:在地球三极采访的江西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13:46 中国江西网

  □ 本网记者 杨冗晟

  “长江韬奋奖”是表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2006年8月15日,江西记者郑忠杰凭借其在地球三极采访的特殊经历,以及热血援疆的举动,获得了其中的长江奖。

  1998年,郑忠杰作为中国科考队随队记者,登上了南极大陆,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
坚持发回报道,开创了江西媒体极地采访的先河。

  2003年,郑忠杰作为全国省级电视台中惟一的记者参加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活动,近距离拍摄到北极熊——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最近距离(不到30米)用摄像机拍摄到的北极熊画面。

  2005年,已经年届50的郑忠杰驾车完成了跨越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宏伟目标。期间,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深入生命禁区采访拍摄。当在可可西里腹地车陷沼泽时,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事,自己独自直面危险。

  从事新闻工作23年来,郑忠杰以一个记者的执著和惊人的毅力,将足迹留在了地球三极,是江西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地球三极采访的记者,被江西新闻界誉为极地记者、跨越三极第一人。

  

郑忠杰:在地球三极采访的江西记者

  郑忠杰,江西电视台资深记者,现任都市频道副总监。1984年考入江西电视台,历任记者、编导、导演。(中国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南极寻梦——带着女儿的吻出发

  “南极洲,寂静的世界,亘古的冰源。踏上这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升华……白色的冰雪,憨态可掬的企鹅,人与人之间超凡脱俗的情感,至今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郑忠杰去南极,缘于一个梦,一个探险的梦,这个梦一直存在于他的潜意识中,随时准备萌芽。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江西电视台获得两个去南极采访的名额,并在全台记者之间进行选拔。当过兵,时任体育记者的郑忠杰听到消息后,心底里探险的梦想被唤醒了。或许,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探险梦要和极地联系起来,然而,当积极地争取到这个机会时,他的生命从此再也无法和极地分割。

  郑忠杰说:“听到消息后,就觉得这个机会非我莫属,探险的梦想被最大程度激发了。”当时的郑忠杰,无论身体素质,还是业务水平,完全能够胜任去南极采访的任务。而事实上,在许多同事的心中,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郑忠杰的南极之行却遭到了女儿的反对,已经是初中生的女儿从书上了解到,去南极有一定的危险性,她几乎恳求着说:“爸爸,你都40多岁的人了,非得你去吗?”出发前,女儿去送他,临别时几乎扑向他,搂着他的脖子,用力地在他脸上吻了一下,大声说:“爸爸,我爱你!等着你回来……”郑忠杰说:“在冰天雪地最艰难、生死攸关的日子里,我始终没能忘记女儿的吻……”

  带着女儿饱含着爱的反对,带着女儿期待他凯旋的吻,郑忠杰出发了。

  船行驶在德雷克海峡的4个日夜里,郑忠杰不仅用体力,也用意志和风浪做斗争。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和最深的海峡,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达970公里,最大深度达5248米,“无风三尺浪”,被称为“杀人的海峡”。郑忠杰告诉记者,当时呕吐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船体的颠簸使他吃不下东西,4天里只勉强吃了半个苹果,呕吐、无法进食让他感觉生命已经到了极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郑忠杰还是坚持拍摄,将船员们晕船的画面,一一捕捉到镜头里。

  进入德雷克海峡之前,有船员提醒郑忠杰说,在经过风浪区时应尽量平躺在床上,不要在船上走动。郑忠杰认为,这次去南极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有些画面捕捉不到,就永远消失了,因此他积极拍摄每一个能够捕捉到的画面。当船离开风浪区后,其他人身体都很快得到恢复,郑忠杰却因为在颠簸的船上拍摄而一时无法恢复体力。

  站在南极大陆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冰山,成群的企鹅,郑忠杰似乎拥有了一股无形的力量。

  在南极大陆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郑忠杰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拍摄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南极资料,并成功地采访了中国长城站、智利站、俄罗斯站的科学家们。途中,他不断用海事卫星电话与江西电视台连线发回现场报道。除向江西电视台发回十几条新闻外,郑忠杰还拍摄了2000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和5000多张照片。回台后,他又精心制作了4集大型系列片《走进南极》在江西卫视播出。

  “省级媒体的记者一旦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一样能够出色完成国际性重大事件的报道。”郑忠杰在南极采访时忘我、执著的工作态度,给参加中国第15次南极科考的科学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能够参加北极科考活动提供了机遇,而在南极成功采访的经历,则为他顺利完成在北极的采访活动打下了基础。

  北极续梦——四昼夜守候北极熊

  “美丽而冷竣的北极,其实蕴藏着火一般的情感,当你走近她,轻轻地按动快门,迎面而来的似乎不仅仅是冰雪,而是整个燃烧着的北冰洋……”

  1999年,郑忠杰已经做好了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考活动的所有准备,4月份,一个对口支援新疆的名额下到了江西电视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忠杰毅然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参加报道中国首次北极科考活动的机会,只是,他的极地梦依然在涌动着。

  2003年,中国进行第二次北极科考活动,郑忠杰如愿成为6名随队记者中的一员。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为争取这次机会所付出的努力。在新疆克州工作的日子里,他不断探听中国再次进行北极科考活动的消息,并收集了大量和北极有关的资料,还一遍遍梳理参加南极采访活动的经历……这一切,都是为他坚定的极地梦所做的准备,等到那一天突然来临时,他已经整装待发。

  在北极采访的两个多月中,郑忠杰独立拍摄了2000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和7000多张照片,并从北极多次发回现场报道,在中央电视台和江西电视台播出,其中包括他独自在冰海苦守数天,首次近距离(不到30米)用摄像机拍摄到的3只北极熊画面。由于属于重大新闻,该报道在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协助下及时回传,两小时后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播出,引起了较大轰动。据了解,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人用摄像机拍摄到的最近距离的北极熊画面。

  郑忠杰介绍说,在北极2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的北极熊仅3000余只,粗略一算,平均下来每700平方公里才有1只。北极熊虽然个头大,但毛色与冰雪相融,唯独鼻头是黑的,所以在船行进中很难发现。为了拍摄到北极熊,他曾经一连守候了4个昼夜(4天加起来仅睡了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其它时间就搬把椅子坐在甲板上等,天太冷,怕摄像机无法正常拍摄,就先放在就近的过道里。最后终于抢拍到十几秒钟北极熊在冰面上的画面。

  

郑忠杰:在地球三极采访的江西记者

  2003年9月3日凌晨,在北极科考结束的前一个夜晚,郑忠杰拍摄完北极景色准备收机器时,3只北极熊意外地出现在离他20多米远的冰面上。(郑忠杰 摄)

  2003年9月3日凌晨,在北极科考结束的前一个夜晚,郑忠杰拍摄完北极景色准备收机器时,3只北极熊意外地出现在离他20多米远的冰面上。“当时‘雪龙号’停在冰面上作业已经是第4天了,如此近距离看见北极熊,令人始料不及。我不由得心头一喜,啊,天赐良机,立刻架机拍摄。”郑忠杰回忆说,他刚拍完一个画面,抬头一看,北极熊直奔离船200多米外的帐篷去了,想到两小时前还有海洋组的2位队员在帐篷里测数据,他固定了摄像机,冲回船舱,边跑边声嘶力竭地呼喊,大家快起来,有北极熊。

  在寻觅了无数个日夜,真正近距离见到北极熊的时候,因为担心队友的安危,郑忠杰放弃了拍摄,他认为,这是记者职责的另外一种表现,相对于采访,救人要紧。“况且,我已经把摄像机固定了,北极熊‘逃’不出画面,只不过比较小罢了。”

  科学考察永远和探险联系在一起。郑忠杰曾11次登上直升机航拍北极地区。一次,直升机在空中遭遇暴风雪,螺旋桨结冰,临时紧急迫降在冰面上,他临危不惧,镇定地用摄像机记录下了生死时刻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采访中,郑忠杰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事情,外出拍摄要带两台摄像机、三个相机等设备。保暖服是不透风的,在如此负重的情况下行走,身体会出汗,然后被吸干,如此反复,给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虽然北极之行他有了更为充分的准备,这种对身体的伤害却是无法避免的,对此郑忠杰一笑了之,“路是自己选的,我无怨无悔。”更为关键的是,他的极地梦在北极得以延续。

  青藏高原圆梦——五十“聊发少年狂”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追寻极地的最后一个梦。年届‘知天命’,老夫聊发少年狂,驱车驶入最后一个梦境……”

  郑忠杰的极地梦并不是简单的个人梦想,工作中,他喜欢不断地挑战自我,并在挑战自我中提高、完善、超越自己,这是他追寻极地梦的真正原因。

  2005年的10月,是郑忠杰50岁的生日,他说,如果不能够在50岁之前完成对青藏高原的采访拍摄,以后机会将更加渺茫。最终,这年9月,郑忠杰在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带领一名记者驾车进入了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期间,他不顾高原缺氧,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困扰,深入生命禁区可可西里腹地,拍摄到了藏羚羊、藏野驴等稀有野生动物。他驾车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深入三江源、那木错湖、藏北高原、珠峰大本营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不顾高原反应,一边吸氧,一边不停地拍摄。

  在可可西里腹地,郑忠杰和同事在驾车追逐拍摄一群藏羚羊时,不幸陷入沼泽。郑忠杰用海事卫星电话向外界求援,救援人员告诉他必须首先找到公路上的入口。他以领导和长辈的身份要求同事在车里等待救援,并把唯一的通讯工具——海事卫星电话以及干粮和水留在了车上。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意外,他叮嘱同事说:“如果4个小时后我还未回来,你就沿着我消失的方向走……”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人走起路来十分吃力。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郑忠杰走上一两百米就休息一下。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途中遇到了暴风雪,他就只好坐在地上,背对着暴风雪等到停了再继续走。在公路上,一位好心的牧民骑着摩托车送他,帮助他找到了救援人员。等郑忠杰带着救援人员走进可可西里腹地,同事已经按照他的要求走到最高的一个山坡上,举着旗帜等待着救援的到来。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同事刘健感慨地说:“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他(郑忠杰)的沉着冷静让人钦佩,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他作为长辈坚持去寻找救援的做法让我感动。”郑忠杰认为,当时能够顺利脱险,并非灵光一现,靠得是记者生涯中多年的积累,其中就包括他援疆三年的经历。

  1999年,由江西省委组织部选派,郑忠杰作为江西新闻界派出的惟一的援疆干部,担任新疆克州电视台台长,在中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工作了3年。期间,他身先士卒,多次进入高寒缺氧、从没有记者涉足过的边境牧区以及中国西部第一村、第一关、第一哨和海拔最高的红旗拉甫边防站采访,并两次独自进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访拍摄。

  在新疆克州进行的这些采访拍摄,郑忠杰完全可以不去做,然而出于一种记者的使命感和职业上的追求,他独立拍摄制作了20多部专题片、风光片、大型歌舞诗,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以及江西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播出,为宣传当地做出了较大贡献,成为了江西新闻界惟一荣立二等功的记者。同样,去北极,去青藏高原,也都是郑忠杰主动要求,在地球三极采访,不仅圆了他的极地梦,也展示了新时期江西人的新风采、新形象,提高了江西新闻界在全国的影响力。

  郑忠杰说:“能够在地球三极采访,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功,也是江西电视台的壮举,更是江西人的骄傲。”(中国江西网记者 杨冗晟 文)

  

郑忠杰:在地球三极采访的江西记者

  郑忠杰说:“能够在地球三极采访,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功,也是江西电视台的壮举,更是江西人的骄傲。”(图片由郑忠杰提供给中国江西网发布)

  编辑:王光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