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重庆高温旱情仍将持续(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09:45 每日新报

  重庆市黔江地区的山区缺水村民在领取当地消防官兵送来的及时水。新华社发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针对目前网络上传言,称此次重庆特大旱灾是三峡工程蓄水所致,此间有权威人士表示:“这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

  四川省气象局昨天向公众介绍,四川目前的高温干旱,是当地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
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而沿海的台风对本地持续高温起了重要作用。

  四川省气象局认为,这次四川的高温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局部反映。气候变化让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譬如出现了连续登陆我国沿海的台风。台风抵住了副热带高压的脊背,动弹不得的副热带高压,就长期稳定地控制住川渝大部分地方。

  一方面,台风阻断了从南方过来的水汽通道,另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又拦截了从北方进入的冷空气,让四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了一个“气候孤岛”,以至无法产生大范围降水,消除干旱。

  对于重庆大旱,重庆市气象局解释说,今年的干旱与1959、1966、1972、1992、2001年相似,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

  据介绍,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西,重庆受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出现持续干旱。

  另据新华社18日电中央气象台18日发布气象预报说,受副热带高压及大陆暖高压的影响,南方大部地区高温仍将持续。其中四川盆地东部的偏东地区以及重庆西南部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38℃至40℃。

  未来3天,由于没有明显有效降雨并且一直维持高温天气,四川盆地、重庆等地的旱情仍将持续。

  766万百姓喝水成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伴随着高温天气来到重庆的,还有一场50年不遇的大旱。7月15日的,特大干旱区还只是零星的几块,到8月2日,重庆西部的干旱区就已经连成了一片,到了8月5日,干旱区域迅速扩大,8月9日,重庆市发布了我国历史上首个干旱红色预警,这之后旱情继续扩大,8月15日,特大干旱区域已经遍布重庆全市。

  长江边,岩石暴露出来了,现在的水位比往年下降20米。入夏以来,整个长江上游雨量偏少,平均减少40%,有的60%甚至更多。嘉陵江重庆段,河床裸露。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都出现了低于8月份水位的最低值。

  重庆市潼南县五桂镇方坡村记者看到了干裂的农田,枯黄的水稻、干涸的坪塘。

  在方坡村山间的一个土坑里面,记者看到一位当地的农民正在从里面舀水。他告诉记者,山里不通自来水,平时他们的饮用水都是靠山缝里流下来的水存在这个水坑里,这个水坑实际上就是村里的水井,周围四五户人家的饮水都靠它,但是现在,水井已经见了底,滴下来的水也越来越少,水井周围的地面也已经开裂。

  在重庆下辖的40个市区县,像这样连喝水都成问题的老百姓有766万人,这场大旱目前造成的损失,当地说已经超过28亿元,很多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一下陷入了生活困境,他们致富的希望更是在大旱中化为了泡影。

  从7月14日开始,解决饮水问题就成了镇上干部的头等大事,他们开始每天给包括方坡村在内的5个村庄送水,山区的路陡峭弯曲,只能用小货车运水,村民每天能领到两桶水,在更加偏远不通公路的山区,镇里组织了马帮来运水,马帮每天要往返两个多小时才能把水送到山上,由于天气酷热,马帮一天也只能一早一晚送两趟水。两桶水远远不够一家人的使用,但干部们不能给村民们送来更多的水了。

  现在五桂镇全镇的居民都要靠潼南县城的消防车来送水。

  目前重庆已经有2/3以上的河流断流,所有水库的配套电站都已停止发电,面对罕见的大旱,老百姓都盼着能有一场大雨,赶走暑热,消除旱情,但也有很多人担心,久旱之后突降大雨,会不会带来新的灾难?

  田埂上土地干裂,裂缝又深又长,大旱之后出现大雨的话,最容易出现泥石流。五桂镇加紧了对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排查工作,在他们所属的五个村子中,共排查出130处地质隐患,方坡村就有34处。

  抗旱救灾还需长效机制

  为了抗击这场大旱,重庆市已经投入了1.54亿元,600万人力,开挖了近三万眼机井,缓解了380多万人、320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不过,这场几十年不遇的灾情,也让记者看到,除了这些临时性的救灾手段,还需要建立长效防灾机制,才能给农民更多的保证。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廖代誉告诉记者,重庆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不配套。

  <责任编辑:张焱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