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困难群众有人关心有人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02:14 杭州日报

  【解题密码】: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这些话的意思,不是反对扶贫帮困,而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帮助困难群众,最难做到的就是长期和有效。然而,杭州市5年来所做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却用事实证明,只要建立完善的长效帮扶机制、救助网络和“造血”机能,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完全可以“帮得了一世”。

  近年来,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世人皆有目共睹:GDP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快速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西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上世纪末大量国企纷纷改制,部分职工不可避免地受到改革“阵痛”的影响,直面下岗失业的危机。受年龄、文化、劳动技能等诸方面的制约,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部分都一时难以实现再就业,加上少数家庭遭遇大病重症、伤残或意外灾害的打击,生活的步履一下子沉重起来。

  就在此时,党和政府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一场吹遍全市每一个角落的春风及时到来了。“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助一个;帮助一个解决一个,绝不让一户困难家庭因贫病交加而生活不下去。”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体所发出的誓言。

  2000年,我市在全国首创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六年来,“春风行动”共筹集帮扶救助资金1.54亿元(其中社会资金1.3亿元,财政拨款4100万元)。全市各界人士的爱心,从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爱的海洋。

  这笔数额巨大的爱心捐款,也被及时地用在了“刀刃”上。六年来,“春风行动”共帮扶救助困难家庭4.58万户(次),元旦、春节期间发放一次性救助金1.07亿元;对42549户(次)困难家庭给予高温慰问、子女就学补助、粮油上涨补助、医疗补助等达1434.91万元。共计12134.9万元。

  仅靠单纯的“输血”,肯定难以让这些困难家庭重新焕发勃勃的生机。为他们寻找一份工作,并传授他们相应的劳动技能,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才是改变他们生活困境的良方。六年来,“春风行动”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帮助了19.14万人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指“4050”人员)9.4万人;免费举办各类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班210期,培训人员达1.2万人。

  在此基础上,如何为困难群众的生活“减负”,成为新的课题。“春风行动”开展以来,杭州市相继出台了26项配套帮扶政策,包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就学、就医等多方面援助内容。同时,又实现了医疗救助的全覆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去除了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

  在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的同时,杭州还确保不“遗忘”每一位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为此,早在2003年,杭州市就建立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帮扶“救助圈”。分层帮扶救助制度的建立,使帮扶政策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

  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显示,“春风行动”的成效是显著的:我市没有一名困难群众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没有一名困难群众因生活所迫而发生意外事件。更为可喜的是,在生活最为困顿的时候,来自党和政府的援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渡过难关之后,许多困难群众已经迎来了生活的春天。

  如今,“春风行动”已成为我市帮扶困难群众的总抓手、总载体,成为杭州帮扶工作的一个响亮品牌,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04年,“春风行动”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百例创新工作”之一。

  让“春风”吹遍大地

  本报评论员戎国彭

  “决不能由于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而让一名困难群众过不下去,要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这句话暖人心,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帮困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事实上,通过努力,杭州也做到了这一点。

  与其他城市相比,除了制定实施种种帮扶救助政策,杭州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方面多了一个创举,那就是深入人心的“春风行动”。六年来这项民心工程已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杭州市帮扶困难群众的总抓手、总载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成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奉献爱心的有效途径,从而显示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显示出人间天堂浓浓的人情味。

  “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扶危济困、帮困扶贫,不仅充分体现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春风吹遍了大地、温暖着人心,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

  (记者洪光豫实习生戴晶晶通讯员胡大淼陈碧波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