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坚持节约优先  实现持续发展无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09:00 无锡日报

  本报讯(记者杨明洁、沐滟)严把土地、信贷两大“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国家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再次印证了GDP“变轻变绿”的紧迫性。18日召开的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会议,昭示着无锡迈向“节约”之路的步伐开始提速。“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积极落实“节约优先”发展方针,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城市打下扎实基础。市领导杨卫泽、毛小平、贡培
兴、盛克勤、于顺源、谈学明、黄继鹏、刘鸿志、蔡捷敏参加了会议。

  会议出台了《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并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与此同时,配套出台了《市政府关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意见》。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目标,未来我市将以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为动力,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初步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社会自觉实施的资源节约运行机制,基本建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至2010年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2%,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降至50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78%以上,全市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少于193.2万亩。

  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坚持一个方针:节约优先的方针。他说,节约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还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执政理念。节约就是要倡导一种健康、文明、进步的消费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决策中加强节约意识,在规划中体现节约导向,在建设中突出节约要求,把节约优先的理念落实到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杨卫泽说,在明确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水型城市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上,应该要建立起三种模式。首先要建立节约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节制、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积极优化消费政策,大力倡导节约风尚,把消费引导到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再次要建立节约型城乡建设模式,要强化科学规划,规划导向要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合理安排建设方向和建设时序;要把握城建规模,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的数量与质量、规模与功能、形象与内涵的关系,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走集约、节约的城乡发展之路;要引导合理利用,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控制土地利用总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

  他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水型城市,还必须突出四个抓手:政府带头促节约、科技创新促节约、完善政策促节约、社会参与促节约。政府应率先垂范,带头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机关。引导企业开发应用先进节约技术,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抓紧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及技术的政策措施,运用价格、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节约资源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小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了全面部署。他说,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加强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节约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合无锡实际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制度框架。加强节约型社会的经济扶持体系建设,加大各级财政对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规范执行,确保符合一项落实一项。加强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大对资源节约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企业资源节约的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资源节约技术,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提高资源节约的科技水平。加强节约型社会组织实施体系的建设,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评价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逐步建立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机制,依法开展资源节约执法和监督检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