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征路上走来的文化大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09:20 沈阳网-沈阳今报

  

长征路上走来的文化大家
肖华廖承志陆定一冯雪峰成仿吾李伯钊黄镇舒同
长征路上走来的文化大家
陆定一撰写的《老山界》一文被镌刻在老山界脚下。 冯雪峰三写红军小说《卢代之死》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早年从事新文学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曾任瑞金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兼教员,后任副校长。

  1937年12月,冯雪峰回到故乡义乌神坛村,开始了长征小说的写作。从1937年冬到1940年冬,他终于写出了一部约50万字的长征长篇小说《卢代之死》的初稿。可是,由于日本侵略者侵入浙江,他这部放在老家的书稿也因家乡沦陷而不幸丢失了。作家杜鹏程说:“关于伟大的长征,关于中国革命,只有这些身临其境为之牺牲奋斗而且具有非凡经历的人,才能写出来”。

  黄镇没有署名的《西行漫画》

  黄镇(1909-1989),安徽桐城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新华艺术大学。1931年12月加入工农红军,任红五军团政治部的文化娱乐科科长。他为庆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而作的巨幅油漆画《粉碎敌人的进攻》,曾得到毛泽东的赞扬。

  黄镇在绘画艺术创作上是个有心人。长征路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和事,激动人心的战斗生活,以及目不暇接的沿途风光,都让他激动不已。据他回忆:“当时,什么印象深,触动了自己的感情,就画下来,放在身上的书包里。长征我画了整整一路,大概也有四五百张,现在留下来的就是这24幅。”这24幅,就是以后公开出版的《长征画集》。

  有意思的是,留存下来的24幅艺术珍品,几经辗转于1938年落在了作家阿英的手里。他以《西行漫画》之名进行了印刷出版。因当时不知作者是谁,故未署名。直到196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西行漫画》时,将原印本送黄镇鉴别,黄镇才回忆起这些画是他在长征途中绘的。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之前,他曾多次见过《西行漫画》册子,竟没认出自己的画作。

  李伯钊“歌舞明星”添彩长征路

  李伯钊(1911-1985),四川重庆人。先后担任中央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报》编辑、高尔基戏剧校校长、中华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等职。

  李伯钊是红军中著名的“歌舞明星”,也是中央红军中32个长征女战士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她相继在北京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等岗位上忙碌的同时,始终不忘长征题材的艺术创作。她与于村、贺绿汀等合写了歌剧《长征》,又写了话剧《北上》和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同时还撰写了长征回忆文章《三过草地》等,为后人学习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舒同马背上的“红军书法家”

  舒同(1905—1998),江西东乡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相继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政治部主任等职。

  长征途中,舒同是党的一名宣传干部,他用自己的智慧为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据匡亚明回忆:“长征路上寄情翰墨,潜心书艺,以熟练的书法从事政治宣传工作,是舒同最令人钦佩的特点。”他清晰地记得,当时,红军长途流动作战,环境艰苦,物质条件极差,不易找到纸墨。舒同就用木炭、锅灰、石灰水等在墙壁、木板、石崖上书写标语,用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废纸书写文告、传单等。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将长征途中的宣传工作搞得热烈红火。

  正是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着许多人,人们形象地称他为“马背书法家”。

  陆定一“长征小调”长征长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任少共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兼《青年实话》主编。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宣传部部长等职。

  陆定一刚走进红军队伍,就被视为文化人,编在了干部连,同谢觉哉、成仿吾等一起行军打仗,一起写标语,搞宣传。

  陆定一的才气表现在平时,尤其是歌词创作,随时随地,张口就来。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看着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陆定一即兴创作了《红军两大主力会合歌》。这首歌词大气磅礴,既表达了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又指明了会师的重要意义。歌词经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审阅后,认为很好。李先念在会师晚会上听了这首歌说:“写得好,我很喜欢这个歌词”。更让陆定一得意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时,这首歌词稍作修改又成了三军《会师歌》。从此,陆定一名声大振,红军战士把他的歌词统称为“长征小调”,并把他视为“长征小调”的创始人。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陆定一的“长征小调”再显神奇,他与贾拓夫合作写出了迄今为止最长的“长征小调”———《长征歌》(详见今天11版)。

  更值得一提的是,陆定一1934年在长征途中撰写的纪实散文《老山界》,后来作为范文被收进初中课本,并被全文镌刻于老山界脚下,该文章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据《解放军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