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会门外的公民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14:22 法制早报

  □冯健鹏 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公元1913年10月6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按照《大总统选举法》选举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这次选举所耗费的时间出奇地长: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0点才结束——虽说这次选举进行得并不顺利,两次投票都没 有候选人获得法定的3/4多数;但议员们并非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而实在是迫不得已。据学者顾敦鍒回忆:当天“有自号 公
民团者数万人,整齐严肃如军伍,包围众议院数十匝,迫即日选出所属望之总统。否则选举人不准出议院一步。选举人亦不 得不俯首听令,忍饿终日,以行选举。直至袁世凯当选之声传出,各公民始高呼大总统万岁,振旅而返”。这就是民初有名的 “公民团”事件。袁世凯不但从中获得了直接的政治利益,而且令许多人见识到了“公民团”的用处。

  4年之后,袁世凯的门生段祺瑞也闹了一次轰动全国的“公民团事件”。自1916年起,时任总理的段祺瑞因主张 中国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与时任总统的黎元洪发生冲突,史称“府院之争”。1917年,“府院之争”达到白热化,而国 会议员大多支持总统,于是发生了5月10日的段派“公民团”事件。与袁派“公民团”围堵议员不让吃饭相比,段派“公民 团”的手法就更加直接了:“是日,众议院开全院委员会,审查宣战案。门首忽有数千人聚集,请愿通过宣战案。各持‘陆海 军人请愿团’、‘五族公民请愿团’、‘政学商界请愿团’、‘学界商界请愿团’、‘北京学界请愿团’、‘北京市民请愿团 ’各种旗帜,并以传单分给各议员。议员有不接传单,或接之稍迟者,均被群众凶殴……”当场被殴的有十余位议员。

  那么这些“公民”都是哪里来的呢?就在段派“公民团”事件的第二天,北京《醒华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王合新的 “公民来信”,信中说:“鄙人来京谋事未遂。前日由同乡合肥人陆军部秘书谭君毅甫介绍加入公民请愿团,当时言定自12 点钟起,随大家包围议院,每点钟给大洋5角,散时立付……鄙人如时而往,站至八点半始去……当晚往寻谭先生领取公费大 洋4元2角5分,乃谭吝而不予。今早又往索取,谭先生避不见面,由一少年出见,大言恐吓,并云:此事闹糟,总理不肯认 帐,恐怕要办凶手,嘱令闭门不出,不许再提此事。鄙人忿极,为此特请登出,俾知谭之欺人手段。”

  类似的“公民团”在民初国会史上出现过多次。在民权取代王权成为政治正当性基础的时候,权力体系也需要从自上 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按照议会民主的理念,议会(国会)的功能就是统合民意、伸展民权。然而民初的国会由于各种原因, 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点,只能在形式上表达“民意”;而所谓的“公民团”也是一种表达“民意”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恰恰 破坏了民权的实现:一方面,这种“公民团”本身不是真正的人民团体,而是直接受政治势力操控的,既没有独立性,也没有 代表性;另一方面,这种“公民团”采用暴力或变相暴力的手段,破坏了政治文明的游戏规则。所以,这种“公民团”并没有 政治正当性;它们积极也好,消极也好,都只是政治势力手中的棋子,与真正的民意无关。

  在当代世界的政治实践中,议会民主的缺陷和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各种社会公共团体由于能在某些方面弥补这种缺 陷与不足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无论在什么国家,社会公共团体要发挥正面的作用,无不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能真正代表 某一部分公民的民意;其次,独立于各种政治势力;最后,还要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尊重宪法和法律。而那种靠“每点钟给 大洋5角”凑起来的社会团体,对于政治文明终是有害无益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