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笼三弄——傣族宫廷乐队最后的演奏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0:49 云网

  

笼三弄——傣族宫廷乐队最后的演奏者(图)
72岁的他在15岁就第一次到宣抚司署演奏音乐,这是他第一次到宫廷演奏,同样也是最后一次。到今天,曾到宫廷中演奏过音乐的也只有他一人尚健在。他甚至表示,要是有人想学这种音乐,他都可以无偿去教,但让他遗憾的是,如今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学了。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宣抚司署在其统治的鼎盛时期,曾有过傣族宫廷乐队,他们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所使用的乐器很特别但又很动听,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傣
族宫廷乐队已经解散,到目前会这种乐器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特别是真正进过宣抚司署演奏的人,孟连只有一位了——72岁的笼三弄。

  还有6人会演奏古乐

  芒朗寨是孟连县的一个傣族寨子,距县城有40多公里,最后一位到过宣抚司署演奏傣族宫廷古乐的老人笼三弄就住在这个寨子。近日记者来到了寨子采访时,笼三弄还在地里干农活,在等待笼三弄的时候,记者采访了几位会演奏古乐的村民。62岁的笼甩交告诉记者:“我13岁和村里的老人学演奏,两年后学会,但我没到过宫廷演出,到过宫廷演出的唯一在世的就是笼三弄了。”

  据介绍,芒朗寨共有87户人家364人,会演奏傣族古乐的一共有6人。笼甩交老人还给记者演奏了一曲,记者看到他的乐器有点像二胡,两根弦,鸣箱下面有一个外突点,演奏时不断旋转手中的乐器。老人说乐器叫多罗,原来的年轻人经常带着去演奏找女孩子,有婚嫁等大喜事的时候才团体演奏。“现在交通发达了,找女朋友年轻人骑上摩托就去了,他们都不想跟我们学习演奏古乐了。”在等笼三弄回家的期间,记者又见到了其他两位会傣族古乐的村民。

  傣族古乐很动听

  晚上8时许,笼三弄终于回来了。“我今年72岁了,但还是清晰地记得是12岁开始学习古乐的,13岁还和师傅一起到宣抚司署参加宫廷演出。”回忆起当年的盛景,老人说他们从芒朗寨走路到宣抚司署用了两天时间,在那里演奏了两天。“去宫廷演奏的人很多,吹拉弹唱跳的都有,宣抚司署里点了许许多多的红蜡烛……”

  据了解,上个世纪40年代到宣抚司署演出是笼三弄第一次参加的大型宫廷演出,也是最后一次宫廷演出。在笼三弄家,4名乐手向记者展示了傣族古乐的魅力,他们所使用的乐器除了多罗还有一个类似吉他、四根弦的玎。演奏时他们都不用曲谱,两人演奏玎,两人演奏多罗,时而配以树叶吹奏,时而人声高歌,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听起来非常动听。

  傣族古乐的尴尬境地

  在采访中,4位演奏者都反映,傣族古乐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据了解,目前孟连会演奏古乐的人只有十多人,并且年龄偏高,都是40岁以上。2003年,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调查组的《孟连县芒朗寨傣族民间乐器及演奏的调查报告》显示,芒朗寨民间乐队存在濒临消亡的危险,主要是乐器品种逐年减少,1982年乐队有12人,1992年减至9人,到了2000年只有4人,乐器只有玎、多罗等3种;乐队现存成员年龄偏高等。《报告》还建议把它列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

  笼三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再学了,原因有多方面,比如没时间,就拿他自己来说,都72岁了还得到田间地头去忙。“要是有人学,我可以无偿地教他们,可没人学呀!”老人无奈地叹息道。

  抢救行动正在进行

  本报讯 曾经鼎盛一时的傣族宫廷古乐真的就要后继无人,它真会消亡吗?孟连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该县文化馆的副馆长陈志明。

  陈志明告诉记者,早在1986年,他们就进行过民间器乐集册调查,在芒朗寨了解到了这支特别的乐队。为了让宫廷古乐能够传承下去,陈志明等5名工作人员还加入到了乐队中边学习演奏边收集曲谱。

  由于文化馆5人的加入,现在这支基本完整的11人乐队在重大场合开始频频亮相,到过思茅市区、普洱等地演出,更多的人也开始重新认识到傣族宫廷古乐——“我们给5位民间老艺人每人制作了一件乐器,乐器配齐花了两万元左右。”在文化馆的支持下,目前乐队能够演奏的乐曲都已用笔和录音机记录下来了。但芒朗寨的古乐演奏者和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都希望有一天政府能够出费用给老人们,让他们能安心地办班教授学生,让古乐继续流传下去。(黄兴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