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大教授“改写”星系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1:2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 8月17日, 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发表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孔旭教授与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宇宙的早期已经存在数量众多的大质量星系,而不是如模型预言的那样,在宇宙早期只有小质量星系的存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报》主编称,“理论的星系形成模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星系是何时形成的?星系是怎样形成的?据科大天体物理中心发布的消息介绍,研
究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高红移星系,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回答这些宇宙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但是,高红移星系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它们都很暗,只能利用造价数亿或数十亿美元的8米级大口径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它们。鉴于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样大口径的望远镜,孔旭等通过国际合作,利用日本和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大口径望远镜,正在开展高红移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研究。他们观测得到一个很大天区范围的星系光学和近红外波段的图像和光谱数据,利用最新发展的方法,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大质量、正在进行剧烈恒星形成的高红移星系。研究表明这些星系可能是邻近的大质量星系的前身星系,说明大质量星系在宇宙早期已经大量存在。

  现在关于星系形成的标准理论模型为等级成团模型,即小质量星系形成于宇宙早期,再通过并合过程形成邻近的大质量星系。根据理论模型,大质量星系只能在宇宙1/3年龄以后形成,大质量旋涡星系不可能出现在宇宙的早期。基于直接的观测证据,孔旭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宇宙的早期已经存在数量众多的大质量星系,而不是如模型预言的那样,在宇宙早期只有小质量星系的存在。另外,这些星系内部并没有并合的迹象存在,也就是说并合过程不是形成大质量星系的唯一途径。

  (杨保国 倪正清 本报记者 章玉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