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启动第二轮市长接听日 请市长帮忙管家务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2:06 国际在线

  

广州启动第二轮市长接听日请市长帮忙管家务事

  张广宁接听热线现场。黄亦民 摄

  广州第二轮“市长接听日”启动 市民请市长帮忙管家务事

  张广宁昨接听热线时还表示“接听接访日”应接受媒体采访让市民知道政府处理事情的方法

  “你好,我是张广宁”,昨日(21日)下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再次接听市长热线,这标志着第二轮“市长接听日”已正式启动。据悉,张广宁在昨日两个半小时的接访中,共接听了18个群众来电,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户籍管理、征地补偿金等问题上。

  “接听日接访日”目的已达到

  据悉,自去年11月“市长接听日”实施以来,共接听群众来电122个,“局长接访日”共接待群众来访130批378人次,经核实情况属实的问题均按照依法依规的原则妥善解决。

  “一是给各级领导、干部起个示范带头作用,增强他们的群众观念;二是向群众表明政府的态度,政府是关心老百姓的;三是通过接电、接访了解第一手的情况,从而为今后制订和贯彻各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初设立‘市长接听日’和‘局长接访日’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谈起接电、接访制度运行9个月以来的情况,张广宁市长这样评价。张广宁指出,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处理好来访、来信的问题,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好方法”。

  第二轮接访日:部分单位或在本局接访

  针对首轮个别部门接访时拒绝媒体采访,张广宁表示,“市长接听日”和“局长接访日”应该接受媒体采访。张广宁说:“接访的性质本来就是公开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媒体作为一个平台,让广大市民知道政府处理事情的方法。”

  在接访部门“冷热不均”现象的解决方法上,张广宁表示在第二轮接访时要作出一些调整,但是不会因为一些部门上访者较少而取消这些部门的接访安排。而对于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由于市政府信访局的办公条件限制,一些部门在本轮的局长接访中,有可能会安排在本局接访,一方面出于方便群众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便于相关单位召集处长等领导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还有可能会多安排几次接访。

  记者还从昨天的接听日上获悉,广州市政府将打算在珠江新城建立一个政务中心,把全市需要报批的事务集中在政务中心处理,让市民办事更加方便。

  接听现场

  市民建议加强出租屋税收管理

  白云区某街道一位市民向张广宁市长打来电话反映出租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该市民称2005年市长签署的关于出租房管理政策落实的不到位,虽然目前情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社会治安,基层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出租屋管理,出租屋的税收收取的监管措施有很大漏洞,估计自己负责监管社区的一个月内偷税达3万元,该市民希望张广宁市长亲自到基层“微服出巡”,对街区负责人欺上瞒下的行为予以批评。张广宁果断回应,一定派人调查反映的情况,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残疾叶女士请市长帮忙找儿子

  昨天下午5点15分,叶女士拨通了市长热线,叶女士称,她是残疾人士,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8个月前自己儿子被几个人打伤了头部,她先后带儿子到南方医院和芳村脑科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诊断后认为他儿子康复可能性比较小,并可能患有精神病,今年4月20日,她再次带儿子到芳村脑科医院看病时儿子走失,她随后到芳村区派出所报案,但一直没有消息。叶女士希望市长能通过电视媒体以登寻人启事的方式帮她找回儿子。

  市民刘女士称自己有一个侄子,今年14岁,由于自幼丧母,父亲吸毒,一直无人管教,她的侄子沾染上了各种恶习,他奶奶被他“活活气死”,今年初,她侄子由于盗窃和绑架邻居的小孩被派出所拘留,放出来后一直没有学校肯接纳她侄子入校就读。刘女士希望政府能解决其侄子的教养问题,从思想上把她侄子拉回正轨。

  张广宁市长耐心地倾听了叶女士的求助电话,随后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市公安局帮忙想一下办法帮叶女士找回失踪的儿子。接听了这两个热线电话,张广宁后称自己的心情“非常沉重”,他说,虽然这些家庭问题本来不在市长的职责范围内,但我非常能理解群众们的心情,所以,群众既然向我反映了,我就一定尽力帮忙解决。

  评价接电、接访制度运行9个月来的情况

  “当初设立‘市长接听日’和‘局长接访日’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张广宁

  针对首轮个别部门接访时拒绝媒体采访

  “接访的性质本来就是公开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媒体作为一个平台,让广大市民知道政府处理事情的方法。”——张广宁(信息时报 记者 王丽凤 实习生 陈昕宇 通讯员 穗府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