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造假折射教育体制困境:教育部祭出举报制度防“注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3:30 山西晚报 | |||||||||
本报讯日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正在建立就业率举报制度,并将设立就业率举报电话,对就业率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以防个别高校就业率“注水”。堂堂高等学府会为何不惜自毁形象捏造假数据?“注水”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在调查中有的专家指出,现有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不充分的客观存在,毕业生就业率又是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和考核高校的重要
“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还是学校对各院系,就业率的确已成为一个非常受到重视的指标。”东北某著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负责人说。统计就业率,自然是为了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督促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积极措施。但问题在于,这样一个受到各级重视的指标,数据本身由学校提供,上级部门又用这个计算结果去考核学校,结果无疑是学校方面既当“裁判员”又当了“运动员”,造假之嫌在所难免。 至于如何防止学校假报就业率。专家提出建议,主管部门可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三至五年的跟踪制度,把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纳入评介体系。许多基础学科的存在与否也不能简单用就业率来判断。“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拓展就业市场,同时高校加快整体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惟一途径。” 《经济参考报》供稿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