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愿——科学发展观指导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5:1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特别提示 前不久,《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国内人文和自然资源十四大类中,四川在十一大类76个席位中占据10席,令人羡慕! 美景众多,说明潜力巨大。我省旅游业经过几年跨越式发展,已经站上全新平台。
理念模式之变发展效益之变 从“非典”时期的“冰点”起飞,四川旅游收入超越了一些旅游经济强省,居西部之首 几年前,四川提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2005年,旅游总收入578亿元,2010年,旅游收入1000亿元。 几年过去,去年旅游总收入721.26亿元,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5.6%上升到今年的10%以上。 旅游业进入四川支柱产业行列不过6年。特别是从首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以来的几年间,这一年轻的支柱产业“年年上新台阶”,用“跨越”一词来形容,恰如其分。 然而,我省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挑战、创新和奋进!2003年,受突如其来的“非典”影响,全国旅游业全面滑坡。严峻的环境面前,四川能否逆风飞扬?这,考验着领导者的决策水平,考验着四川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个标志性重大举措,一种促进全省旅游发展最有力的载体和抓手,开始于2003年8月的峨眉山。首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在这里召开。此后,一年一届的旅发大会在省内其他地方召开。正是在旅发大会精神的指导下,“一届要比一届办得好”成为承办地的工作压力和相互间的竞争动力,压力和动力成为推进四川旅游发展的巨大工作力量。我省提出后来被兄弟省份称之为“四川模式”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加上承办旅游发展大会竞争的新机制,聚合为四川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这一年为起点,我省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进程。这几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超越一些旅游经济强省。这些旅游资源大省,曾是我们梦想追赶和超越的先行者。 而纵观“十五”,不难看出,四川旅游的发展速度,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前进,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综合社会效益也十分喜人,其作用力远远超出了旅游业本身。2000-2005年,全省旅游新增就业人员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三分之一;2005年,旅游业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旅游业在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变化与“四川模式”的确立有着必然联系。把旅游发展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全局中总体把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奠定了四川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三年探索实践积累的经验,是今天的财富,更是我们走向明天的起点。 实践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和机制,运用有效载体聚积发展合力,是几年来四川旅游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四川旅游在“十一五”再创辉煌的根本保障。 有容乃大自胜者强 我们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入境游也不及邻近的旅游大省,追赶是现实选择200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过千亿元的6个省份中没有四川;在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榜上,四川只有8家入围。同在西部的陕西、云南展示出新的竞争姿态。在24个省区市都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的今天,对我省而言,发展慢了也是落后。 站在新一轮腾飞的起点,我们探寻新一轮腾飞的方向。 上半年,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率团访问湖南,在张家界详细考察旅游业发展,一路访谈一路思考,加快入境游的战略取向和实施方略更加明晰。 年初,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副省长王怀臣率团赴滇。面对处处以“小弟”自居的云南,四川始终保持“追兵”心态。 与4年前入滇取经不同的是,站上更高平台的四川,有了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胸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横比中,找准自己的“短板”。 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在昆明看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到丽江见让纳西古乐走向世界的宣科,和顺古镇的文化魅力硬是让四川考察团延长半天行程……而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不小!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力度,在发掘特色品牌的内涵从而拓展其外延上下功夫,成为共识。 细节决定成败。8月11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一位领导说,一个重要的展会活动,服务员给客人拿纸杯,指头在杯口而不在杯尾,放茶也是手抓,这样的服务会给客人带来什么享受?所以,抓旅游,与运筹帷幄同样重要的,是精雕细琢。 差距就是潜力。释放潜力的过程,既是新的发展过程,也是从以人之长观己之短中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一轮腾飞的方向在哪里?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的四川旅游,要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 发现自身的“短”,往往比发现自身的“长”更难。只有清醒地看到自身的“短”之所在,才会有纳他人之“长”入怀的胸襟与气魄。这是一个“自胜”的过程,而自胜者强———正是几年腾飞,使四川旅游得以从新高度、以新眼光审视自身:要当好“追兵”,才能成为“标兵”。 善抓机遇朝气蓬勃 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4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5%以上 今年,省旅游局拟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110多个国际站点,在国外宣传四川特色旅游产品;将重点以“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际旅游业界的协作。同时,一个新的规划已经成形:到2010年,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 “到2010年,全省旅游经济总量在现在基础上翻一番,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这就是“十一五”四川旅游的愿景。这一愿景的注脚是:地位再提升,四川要成为促进中国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重要支撑点。 我们能做到吗?把握现实。看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看国内,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旅游步入大众消费时代;看四川,已经具备产业腾飞的基础。 放眼未来。四川后劲十足。今年7月,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四川拥有世界遗产达5处之多,在各省市区中与北京并列第一。而且,我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军”数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前列。更多的国际航线、国内空中巴士将开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有突破性进展…… 我们将怎样做?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十一五”,四川旅游发展将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注重全局性和长远性。 由大而强,路在脚下。 ———在发展理念上,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四川看旅游,从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全国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去认识和把握旅游,把四川旅游推向全国,让四川旅游走向世界;在发展思路上,加快实现旅游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等综合型旅游转变,从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转变。 ———产品升级和创新。加大旅游业的配套建设,尤其注意精细化服务。把文化注入旅游产业、产品中去,促其全面升级。 ———培育旅游企业。用强有力的措施、政策,把市场主体做强,尤其加大对企业集团的培育。 ———进一步规范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抓教育、抓法制,用利益机制解决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强化具体规划。加强文化资源、文化生态的保护。避免产品趋同,用各具特色的产品打造整体优势。 几年时间,四川旅游业上了一个大台阶。 历史昭示未来:走进2010的第一道阳光,我们将发现,“十一五”四川旅游愿景的实现,将成为下一个愿景的新起点! 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大幕将启,四川旅游业的又一轮发展正在来临。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只要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善抓机遇,化挑战为动力,愿景就一定能变为现实。因为,我们不仅有愿景,更有实现愿景的信心与能力! 面对未来,正如省委书记张学忠所说:“善抓机遇就永远朝气蓬勃。” ■沈轩本报记者刘成安林卫范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