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路上40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7:52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一位年逾六旬的退休老人,几个月甚至半年不回家,吃住在朋友的车间,醉心于发明研究;他先后获得5项专利成果,四处推广,处处碰壁,但依然执著……他就是肥城市老城镇的民间“发明家”田兆法。 田兆法的父亲曾是北京大学里的一位技工,父亲的教育让田兆法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1963年,北大附中还未毕业的田兆法随父亲下乡来到了肥城,之后他当兵、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的主要代力工具是耕牛,当田兆法看到拖拉机时,他突发奇想:“一个人即使像老黄牛一样能干,那辛苦一生才能干多少活?如果能创造一项有用的技术,那得相当于多少老黄牛?”年轻的田兆法更加勤奋地涉猎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边工作边学习边探索,走上了搞发明的40载漫漫求索路。 他发明的豆制品加工工艺、水泵引水器、热动力机械、汽车节油器、内燃机加氧加压供起装置5项技术和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3年,田兆法迷上了内燃机的改造。他在朋友提供的简陋车间里,一遍一遍地做实验,废寝忘食,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失败了再来,不泄气,不灰心。突然有一天,他从高炉炼钢的炉顶吹氧原理中得到启发,利用“充氧助燃”原理和“高压吹氧”的方法对发动机进行改进,设计出节油增效的内燃机加氧加压供给装置。 为将图纸变成产品,他倾尽自己全部的精力、财力,如今已经囊中羞涩。没有钱,也没有难倒这位倔强而执著的老人,他一家一家地去请求厂家加工自己的产品,但大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有一家同意了,但生产出产品却不尽如人意,厂家没了兴致,老田只好又奔波着寻找下一家。很多人嘲笑他:“这么多专家都办不成的事,你逞什么能?真是个半疯子。”冷嘲热讽也没有让老田退却,经过七次失败、七次改进,产品终于达到理想的效果。 经反复试验,这种装置能使油料在高压充氧的情况下充分燃烧,取得“节油、增效、环保”三重功效。杨庄村的个体运输专业户刁光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装上了一个,经过一年多的试用,最近他找到老田高兴地说:“没想到我的‘老头车’变成了‘青壮年’,装上你发明的装置,既省油又有劲。” 现在田兆法正忙着推广他的发明,由于缺少资金,在发明鉴定等各个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但田兆法却不气馁。他说:“生命不止,探索不休,这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不管有多难,发明这条路我还要继续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