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故事”拷问家庭教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7:54 东方网-文汇报 | |||||||||
俞可 ●针对现在出现的“高价故事”等教育服务,有学者称其为教育“外包”。然而在国外,很多父母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外包”给他人,一定要自己筹划、操作、监督。这种态度,建筑在独立的家庭价值之上
●在妈妈的故事里,孩子获得的远远不只是知识,他们学会的是聆听,是想象,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以妈妈作媒介与世界的对话。而所有商品化的教育服务,是一概针对当今家庭教育的某种缺失和家庭价值的某种沦丧应运而生的。当父母仅仅将家庭价值圈定于明确的抚养职责范畴之内的时候,亲子之间,因为疏离,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脱落和价值上的隔膜 ●父母抚养职责之外的自我教育,对己对下一代都可谓裨益大焉。家长要与孩子对话,与经验对话,与专业知识对话,与反思对话,更要与思想对话。家庭教育呼唤的不仅仅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那份虔诚心,还需要有思想地去主动践行。父母只有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方知其困,方知其不足,从而敦促他们去充实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尽管歌曲中妈妈叙述的她在地主的盘剥下水深火热的生活早已远离我们,可至今还有广大的青少年哼唱着这曲老歌,在现代光怪陆离的世界穿梭、游走。 近来,沪上出现了一个收费专为孩子讲故事的场所,因为不菲的价格(总计12小时的课共收费1200元至1800元),而“门庭冷落车马稀”,由此引发了“高价故事”和“平民故事”之争。骤然间,“儿童听故事”成了热点话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专业人士提供教育服务成为了商业产品,这无可厚非;儿童在听故事中成长,这是最为传统、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方式。由此,讲故事和听故事成了一对供求关系。环顾左右,这类由教育衍生出来的供求关系无所不在: 在2006上海国际幼儿教育展上,婴儿口语、幼儿芭蕾、启智摇篮、潜能课程、宝宝学钢琴等幼儿教育产品如潮水般向年轻的父母涌来;暑期,为了不让孩子闲在家中,懵懂的幼童便被家长送去“新闻启蒙班”、拉丁舞培训班;对于所谓的“问题孩子”,杭州的西点男孩学校暑期夏令营火爆了,重庆市武术院被誉为“魔鬼训练”的意志力训练班炙手可热了;甘肃会宁,一个资源匮乏、贫困落后的山乡,却因为是“西北高考状元县”而被开发成“吃苦夏令营”基地;实施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的“县中模式”受自称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青睐、信奉;据说,658种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上空漫天飞舞,父母们有的随波逐流,有的坚贞不渝,更多的是无所适从……这些归于为人父母题中之义的家庭教育行为化作商品被家长们疯狂采购、纵情消费,家庭作为人类最为本真的养成机构,也在这教育消费的过程中化解、消弭。 有关部门发布的上海市家庭教育发展状况的2005年调查数据显示,在拥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教育消费占全家总收入四分之一左右。当家庭教育消费需求在无限膨胀时,商品市场的教育资源可否被无节制地开发,破坏性地挖掘呢?美籍华人学者薛涌在其新著《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中,把这类现象称作教育“外包”。美国的中高产阶层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子女的教育不能“外包”给他人,一定要自己筹划、操作、监督。这种对谁也不放心的态度,建筑在独立的家庭价值之上。在笔者长期生活的德国,那儿的中高产阶层也同样不把家庭教育“外包”出去。 在国外的影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儿童在妈妈叙述的故事中渐渐进入梦乡。妈妈讲述的故事,可以是他人创作出来的童话、寓言和其他儿童文学作品,却不仅仅拘囿于此,妈妈讲述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记忆、家庭意识和亲子(伦理)文化表征的集中展示。在妈妈的故事里,孩子获得的远远不只是知识,他们学会的是聆听,是想象,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以妈妈作媒介与世界的对话。 由此可以认为,所有商品化的教育服务,是一概针对当今家庭教育的某种缺失和家庭价值的某种沦丧应运而生的。当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制度仅仅止于其恢弘的表象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当父母仅仅将家庭价值圈定于明确的抚养职责范畴之内的时候,亲子之间,因为疏离,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脱落和价值上的隔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方面,子女教育开支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公众自我教育的开支逐渐递减,到结婚生子阶段往往成为很多人自我教育的终结点。 事实上,这一份父母抚养职责之外的自我教育,对己对下一代都可谓裨益大焉。早在春秋时期,先贤们就知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家长要与孩子对话,与经验对话,与专业知识对话,与反思对话,更要与思想对话。家庭教育呼唤的不仅仅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那份虔诚心,还需要有思想地去主动践行。父母只有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方知其困,方知其不足,从而敦促他们去充实。 作为家庭教育的讲故事,对家长来说,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责任担当,意味着要有一种更强的自我教育能力与信念。由此,讲故事记录了亲子共同成长的足迹,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学校。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