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古弹丸一公斤1.60元!(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00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工人文化宫附近的工地上,出土炮弹被当做废铁论斤卖 ■专家呼吁,旧市区改造中一定要当心,别让文物再流失
新闻缘起 肖同学又发现好东西 不久前曾在五通发现商周石器的肖同学(详情参见本报8月11日《商周石器现身五通?》),近日在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施工地段发现一些古炮弹的弹丸和近代炮弹的弹头。 肖同学说,17日,他经过工人文化宫时,路旁正在施工,路面被挖开一个不大的坑,坑边堆了一些废土。在废土中,他捡到一个铁制的古炮弹弹丸,球状,直径约6厘米。19日,他再次经过该路段,发现坑边躺着两个锈迹斑斑的大家伙,仔细一看,是两枚炮弹的弹头,大的长约30厘米,小的长约20厘米,没有引信。坑边还有一些废铁件和一个直径约4.5厘米的球形铁炮弹弹丸,工人说,这些都是他们在施工中挖到的,准备当废铁卖掉,以前也挖到过一些,已经卖给收废铁的了。肖同学觉得很可惜,于是用一公斤1.60元的价钱买了下来。 肖同学说,他以前关注过媒体对出土炮弹的报道,也请教了一些相关人士,他觉得这两枚弹头很可能是1938年日军攻占厦门时留下的,两枚古炮弹弹丸应是清代后期的。因为担心两枚弹头里还有火药,他将弹头送到公安部门,其他的文物他会转交给有关部门。肖同学说,这些弹丸和弹头都很有历史研究价值,却被卖给收废铁的,实在是很大的损失,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不要让类似的文物流失。
“司令部口”衙口街南段原貌。
厦门城北门一隅。(洪卜仁 提供) 专家解读 三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军事机关 市工人文化宫附近怎么会出土弹丸和弹头,而且是古代的与近代的一起出土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洪老说,从清朝康熙年间到抗战时期的三百多年里,厦门的军事首脑机关一直设在现在的工人文化宫一带,这里屡经战火,出土这些文物并不奇怪。 洪老介绍说,厦门城是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建成的,当时共有四个城门:南门在现在的古城东路、古城西路和中山路的交界处;东门在现在的华侨大厦背后一带;西门在现在的古城西路、大同路和新华路的岔路口;北门位于现在的北门外街。 现在的市工人文化宫一带属于当时厦门城的城内范围,清初曾被毁坏过,到了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重新建成。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这里作为福建水师提督衙门所在地,此后连续两百多年均是如此,先后有20多名水师提督住在这里。 到了民国年间,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在此处成立,当时人们俗称其为“司令部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就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标。从9月3日开始,日本飞机不断对厦门城进行轰炸,总共在这里投了几十颗炸弹,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居民死伤惨重。 洪老说,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地下应该藏有很丰富的大炮、炮弹、炸弹,以及当年提督衙门的器具、器械等,施工单位开发建设这一带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出土文物。 洪老建议,市文化局文物处、文管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文物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目前,中华片区、厦港片区等也在进行大范围的开发建设,媒体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尽可能让全民都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文物的队伍中,避免文物流失。
厦门城遗址内出土的铁炮现场。(郑东 提供) 部门回应 发现文物请拨2132182 提起施工过程中出土文物的流失,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陈志铭也表示很惋惜。他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不久某施工单位的工人挖到一些宋代的铜钱,当场就被其他工人和过路者哄抢一空,难以追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陈处长说,他们对施工工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很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规定,大型工地施工前应报文物部门进行勘探,但文物部门也只能进行抽样勘探,因此,施工单位本身在施工中要有文物保护意识,在地下挖到文物应及时向文物部门反映,以便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予以保护。希望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文物保护工作。市民也可拨打市文化局24小时值班电话2132182或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电话2984081(正常上班时间)、文物处电话2029637(正常上班时间)反映,经确认是文物后可得到物质奖励。 史料钩沉 23门古炮勾勒厦门火器史 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郑东告诉记者,在肖同学看到弹丸和弹头的那一带,曾出土不少古炮,但发现弹丸还是第一次,弹丸应该是与古炮配套使用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填补了这项空白,对于了解厦门清代时期的古城军事防御能力以及火器发展状况都是很好的实物资料。 郑东向记者介绍了在厦门城内出土过的古炮史:共出土古炮23门,均为清代所铸。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三批,一是上世纪60年代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厦门城遗址东南部的公园南路出土铁炮6门;二是1994年7月在厦门城遗址东北部的公园南路翻修工程施工中,出土铁炮8门;三是1999年3月在厦门城遗址东北部(玉屏城二期工地)出土铁炮7门。根据铭文和炮型可分为“嘉庆”炮、“道光”炮、“咸丰”炮、“同治”炮、“铁模”炮和“将军”炮,现在分别收藏在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和胡里山炮台管理处。 郑东介绍说,厦门城遗址出土的许多火炮上铸有铸造年代、火炮重量、督造官吏和铸造工匠姓名及火药配置等铭文,是研究厦门近代史和我国古代火器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年代最早的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最晚的为清同治八年(1882年),产地均为闽浙地区。 人物对话 肖同学:你们让我很有成就感 昨晚,记者将采访专家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肖同学,他在电话那端可激动了。 记者:我们采访了专家,专家说这些古炮弹弹丸在厦门是第一次出土,对研究了解厦门清代时期的古城军事防御能力以及火器发展状况都是很好的实物资料。 肖:真的吗?太好了!我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得感谢《厦门日报》,要不是上一次我在五通发现的商周石器引起日报的重视,这次发现这些弹丸,我也不会告诉媒体,它们的价值可能就要被埋没了!谢谢你们,让我从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这也是我收集文物以来最大的收获。 记者:你不是考古专业的,怎么对历史文物这么有兴趣呢? 肖: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笑),从小就对这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慢慢地就无师自通了。这次放暑假回厦门,发现厦门可考古的地方还挺多的,趁着还有几天才开学,我还要再去四处走走看看。 记者:如果发现好东西记得再跟我们联系啊! 肖:一定一定(笑)。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林燕贞 实习生 戴顾群(来源: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