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和”船头迎接哥德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10 上海青年报

  距离8月29日“哥德堡”号即将抵沪的日子越来越近,位于高阳路码头的“哥德堡”号航海文化节沿江临时展馆的组建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记者昨天进行了一次大探营,看到根据1:1比例还原的郑和宝船船头经过一天的组装已初具模样。

  (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袁海蓓)

  “宝船之首”初现形

  记者进入施工现场时,工人们正在10多米高的郑和宝船船头上作业。从视觉上看,整个船头为全木质结构,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一位施工工人告诉记者,这个船头就是按照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型仿造而成的,力求做到原汁原貌。据了解,这个船头是上海制造,在运往码头前曾拆零装箱。昨天,经过一天的拼装后,下午5点左右,一辆大吊车将高10来米的桅杆吊起,稳稳地安在了船头上。随着夜幕的降临,已舒展开的船帆正在静静地等待,工人们打算在星光中把它挂上船头。

  目前,整个船头还未全部定型,尚需做一些后期的修饰工作,这几天,工人们将连夜加紧作业,保证市民能在展览当日可以真正一睹其芳容。据承办方新闻发言人禹先生介绍,在宝船之头上预计还将设置一个长4米、高2.4米的大屏幕,屏幕上将会播放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相关航海文化片断。此次“哥德堡”号的展览活动将分设几大块内容展开,郑和宝船船头将作为一个特别的节目,以独立的个体出现。“郑和宝船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性标志,象征着中国海洋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而哥德堡号是代表西洋船的文化,在这里,两种文化得以交相辉映。”禹先生介绍说。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由瑞典知名企业建造的展馆也在打造当中,展馆紧邻瑞典村,长约81米,面积为1500多平米。据禹先生介绍,这些瑞典企业借着“哥德堡”号的东风,将自己的企业宣传广告做到了全世界各地,形成了自己的名船经济。郑和宝船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希望今后中国也能把自己的企业带上去,拥有自己的航海文化产业。

  瑞典古城堡各就各位

  一走近码头,记者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海洋氛围。一个典型的瑞典式绿色古城堡高高矗立在面前,其上方还有独特的木雕花刻的装饰门。抬头一看,五星红旗飘荡在城堡顶端。再往里走,就是“七国缤纷展”的展览场地。

  期间,大大小小尖顶或圆顶的瑞典古城堡都已经各就各位。禹先生表示,瑞典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航海历史悠久的国家,这些瑞典式的古堡可以使沿江更有一种航海气氛。

  据悉,8月26日左右“哥德堡”号途经的7个国家的领馆就将拿出各国的“看家本领”,在这些瑞典古堡中推出自己的展品和节目,把自己的民俗风情带到上海。

  记者还发现,黄浦江畔多了几个木制的小茅屋,这是专供参观者休息用的。坐在茅屋里,欣赏着对岸浦江美景,微风徐徐,很是惬意。据悉,届时市民还能坐在茅屋里观看歌舞等娱乐演出。

  ■随船日记

  爱她,就带她上“哥德堡”号

  昨天,从正在驶向上海的“哥德堡”号船上发来了最新的消息。

  对“哥德堡”又爱又恨

  随船的一位记者专门用一首英文诗描述了自己在船上的生活。“生我养我的家乡就在前方,在老家,有我所有的亲朋好友。他们将热情地招待你。”另一位随船的“接船使者”、上海男水手包骥迅则感叹了一句,“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她上船;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她上船。”经典之语点出了他对“哥德堡”号的又爱又恨。“船上的日子又刺激又充满冒险,但又分外辛苦。”工作人员“翻译”说。

  暴风雨将表演棚吹飞

  另一位随船的上海水手董一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说,自己凌晨刚刚领教了船上遇到的第一个暴风雨。疾风暴雨甚至将欢送仪式用的表演棚吹飞。

  “一大早,我们先参加了祭海仪式,然后回到哥德堡号停靠的黄埔客运码头,启程离开广州。”记者联系到董一晶时,“哥德堡”号还没有入海,但当时船上的信号已非常不好,平均每通30秒的电话信号就被迫中断。之后几天,船上水手的手机就一直关机。

  董一晶告诉记者,出航前一天广州下起了暴风雨,那架势非常恐怖。大家一点准备都没有,甲板上的防水垫和毯子都浸湿了。次日早上用来举行仪式的表演棚都被吹飞了,大家只能半夜三点起床进行抢修。随后,众人被迫更移床铺,睡到吃饭用的板凳上。说起这番经历,董一晶一个劲地苦笑道,“绝对练功夫,考验睡姿。”

  与前往广州前满怀着浪漫幻想的情形大不相同的是,广州三天的培训让董一晶和同伴包骥迅真正上了一堂吃苦课。船内的蒸笼般的高温让董一晶长了一身痱子。

  船长担心台风“发飙”

  “哥德堡”号的现任船长彼得·卡林表示,在中国,这个季节在“哥德堡”号将要驶经的水域存在着台风的危险。

  “我们必须重视台风的危险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不过台风袭来前的准确预报使我们的船只能避开那些台风经过的最危险的路径。如有必要,我们会卸下顶部帆装等台风过后才继续航行。”彼得·卡林船长称,本段航程也将是他随“哥德堡”号一起航行的最后一段中国之旅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