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中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注校中校系列报道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1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朱彤 蒙辉

  “校中校”依托的是名校,名校的名气是它们赖以存在的基础。然而,在名校的光环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

  教师难副“名校”其名

  “校中校”名气大,人气高,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依托的名校教学水平,这就需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学队伍。

  据道里区某市重点学校领导介绍,近年来,哈尔滨的“校中校”规模扩张十分迅速,大部分学校都扩张了一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学校。规模扩大的结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校长想管管不过来,名校原有的老师队伍一分为二,导致一些名校教育总体水平下降,教学、管理质量下滑。

  一般来说,“校中校”的教师组成分三个部分:约60%是它所依托的公立学校的任课教师,30%是受聘的其他各校离退休教师,10%是专职中青年教师,这个比例因各校情况不同略有差异。师资队伍水平高低是教学的保障,由于一个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名校急速扩张的需求。在名校争相扩张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就临时招聘一些水平相对平庸的教师凑数,这就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很难保障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

  以哈市十余所初中“校中校”为例,每年数万考生中,能够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的比例十分有限。目前,许多初中“校中校”在师资水平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打起了“管理牌”。诚然,严格的管理应该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谁又能够相信,没有很好的师资,单独靠严格的管理就能把学生成绩提高呢?

  好生差生“待遇”不同

  哈市某市重点中学一位退休教师对“校中校”的做法十分不以为然。她说,名校办“校中校”目的就是要赚钱。几年来,一些名校也进入了这样的“循环轨道”,那就是扩张———赚钱———再扩张。在哈市几十所“校中校”中,绝大多数学校真正关心的是那些尖子生,而对更大多数普通学生或者是差些的学生则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看护式”教学。

  一位省重点中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在“看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来并不是看中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要把孩子放在这里,让好学生“带一带”,不至于学坏。这令他十分尴尬,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一般来说,办有“校中校”的学校都要求分校管理与校本部一致,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据了解,校中校的孩子难管,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学生个性强,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孩子头脑里存在着“我花钱了谁也管不着我”的想法,不仅不学习,个别还惹是生非,然后由他们的家长来“埋单”。

  哈市南岗区某重点中学一位姓张的老师介绍,在“校中校”工作的教师并非个个都是功利心特别强的人,他们也希望教出的学生个个优秀,但一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级学生整体提高与出尖子放卫星相权衡,所有的老师都会选择后者。

  “名气”的秘密

  “校中校”真的有那么神吗?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了名校造名的秘密。在考察各校招生宣传时,一向只提本校考上知名高中、大学的学生人数,或者是取得高分的多少人,而闭口不提升学率。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一个:维护“名气”的需要。“校中校”毕业的学生,固然有一部分尖子考生,但更大部分是中等生和差生,而升学率是要算学生总数的,如果把全部学生当做基数,那么再看升学率必然是一个难看的数字。

  在哈尔滨市把高中名校办的“校中校”纳入中考统一招生后,公办高中“校中校”就更加如鱼得水,他们的学生都是高分录取的,自然能够考出好成绩。

  道里区某市重点中学副校长介绍,好学生是用来撑门面的,差生是用来“埋单”的,这几乎成了“校中校”业内的潜规则。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小学阶段无法比较,初中阶段的“校中校”表现出的现象大体上是“优进优出、差进差出”,高中阶段“校中校”由于在入学时大体都是靠优异成绩选拔上来的,考出较好成绩并非意外。大部分望子成龙的家长看着自己为孩子付出高额的择校费用打了水漂,孩子成绩依然如故时,责备的是自己不争气的孩子而不是学校,他们依然迷信名校。

  支撑名校声望的不应仅仅是得天独厚的金字招牌,它需要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也许某一天,某些真正意义的民办校靠先进的理念、优质的教学而异军突起,这些名校神秘的面纱也将被彻底揭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