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只能“兼职”工作 穷村哪能不靠“输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4:49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到农村基层,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和谐 本报昨日报道的《粤西村官窘境实录》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读者同情退休村官的窘境之余,提出问题:年年财政转移支付,为何穷的地方还得靠“输血”? 记者采访的村干部中,大部分在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都有其他赖以养家糊口甚
不过,核心问题在于:村官工作只能算是“兼职”,因为如果只靠上面财政拨款的钱,他们根本“吃不饱”。村委则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许多政策的最后落实,都落在了村官肩上,如果长期都只是一批“兼职”村干在工作,政策的落实又有多少能保证不会“走样”?长此以往,会不会出现基层组织涣散、基层腐败等问题呢? 决策层显然也注意到了基层干部素质问题。广东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1000名优秀年轻干部,近日陆续奔赴农村基层,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政策的天平已开始倾斜。也许,只有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愿意到东西两翼建设农村,广东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本报记者曾旋实习生张艳芬 (夏天/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