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各抒灼见共谋发展 科技合作前路宽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1:41 哈尔滨日报

  建立中俄两国经济特区联合体

  沈阳理工大学姚俊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和强大的必备条件。中国正是遵照这条国际上富国强民的经验,适时地提出了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近年,中国特别是东北三省已开展了对俄罗斯的多领域的技术合作,两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两国技术专家之间交往频繁。但是,与两个大国的地位和经济技术实力相比,与两国巨大的科技潜力和市场需求相比,目前中俄两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合作还远远不够。其主要表现是,两国近年来技术贸易的份额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太低。

  为此,俄罗斯政府应扩大放开自己的技术政策;中国也要建立科技信息收集、交换、选择、甄别和推广的专门机构;中俄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要实现从目前的主要是科研院所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向与企业间的科研合作转变;建立中俄两国经济特区联合体。

  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还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小环境,都为中俄两国之间的高新技术合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只要俄罗斯政府执行更为开放的技术政策,只要我们为两国的技术合作进行更为扎实有效的工作,只要我们两国的经济特区联起手来,中俄科技合作必将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营造环境推进俄成果转化

  长春中俄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长华

  中俄科技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和热点。引进俄罗斯技术在中国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并打入国际市场,已成为双方最认同的合作方式和利益交汇点。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西伯利亚分院院长多布列佐夫院士的看法最有代表性,他认为,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振兴东北和西部开发战略是俄罗斯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最佳机会。希望通过与中方合作促进俄罗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使俄高技术产品能够进入庞大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俄期待来自中国的投资,希望学习中国在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资本运作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科技园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在引进的俄罗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中,政府应逐步从管项目、批项目,过渡到管环境、营造合适的机制和良好的市场氛围,应该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干预,通过政策、法律、协调资金,促进中俄科技合作,推进俄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要建立不同层次的高效率、专业性的中俄科技合作中介机构和咨询评估机构,对俄技术项目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政府每年应保证一定的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和开发俄罗斯技术。同时,在政府支持下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对俄科技合作风险基金,着重支持俄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要集中办好各类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合作园区,采取多种形式聚集优秀人才,制定鼓励政策,逐步使企业成为对俄合作的主体。要研究制定中俄产业合作示范园优惠政策,扶持中俄产业合作。

  中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副校长古宾科·亚历山大·维克多罗维奇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中国多省毗邻,这为双方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科教合作,以及向亚太地区推广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院校与中国高校的科教合作始于1989年,目前合作发展很顺利。1991-2005年,有1000多名来自黑龙江省的中国留学生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一些大学接受了教育。两地大学多次就远东地区高新技术举行研讨会,而且进行了教授、老师和学者的交流。其中,1992年-1995年间,根据与黑龙江省人事厅的协议,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工业大学共培训了200多名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都获得了经济管理学学士学位,目前他们都在黑龙江省的各种管理岗位上工作着。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中国科教机构的合作,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愿与中方就以下方向继续开展积极合作:扩大教育服务的出口;根据大学的学科设置,积极吸引中国学生参加我校与德国的硕士生双证教育计划学习;加强与中方的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现代高新技术、计算机科学、材料学、公路建设和民用建设、生态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扩大中俄双方在联合实施国际科技和教育计划方面的信息沟通,经常通过国际互联网通报合作计划的进展情况和结果;为进一步实施双证书计划,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外国学生开设远程教学。

  中俄植保合作前景良好

  俄罗斯农科院院士、全俄植保所所长V.A.帕弗留申

  每年由于植物病、虫、草害造成的谷类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浆果作物和蔬菜作物等产量损失都在20%-40%。现代植物保护技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解决生态安全问题、保持产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各国学者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的植物健康应该以种植单抗和多抗的品种、施用生态安全的化学和生物防治制剂、利用计算机监测和预报病虫害、应用专有的农业技术方法为基础。

  因此,建立农作物的综合防治系统需要大量科研工作并进行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自1994年起,全俄植物保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及其所属的研究所,就一系列复杂的植物健康问题开展了科技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为创建现代植物保护技术,俄罗斯学者正在进行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积极推进有关在俄联邦范围内植物保护区域化的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明确了450种植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和危害的区域;研制了一系列用于谷类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生态安全的植物保护制剂;在植物生物防治领域,提供了新的多功能的植物保护制剂和从27个群体中选育的各种天敌;在小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作物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绘制了抗真菌病害主要病原菌的基因图谱。植物保护领域的中俄科技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强强联手发展中俄教育合作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S.K.拉赫玛诺夫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与中国的合作是以白俄罗斯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签订的综合合作协议为依据,根据与中方科研、教育机构签订的合作合同开展的。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与中国的合作领域很广泛,包括:教学、科研、信息交流、专家交流、建立合资企业、合作科技攻关、高端技术研究在两国的推广等。

  截止到2006年6月1日,学校已经与中国的8个省(黑龙江、海南、辽宁、吉林、广东、江苏、山东、四川)和两个直辖市(北京、上海)的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签订了34份合作合同。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领导和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来,我们在黑龙江发展了大批重要的合作伙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与黑龙江省的重要伙伴包括:黑龙江省科技厅;哈尔滨市科技局;哈尔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等。

  每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要向中国派出5-10名的学生学习国际关系专业和哲学专业。同时,接受2-6名学生来留学。通过强强联手,可以根据具体专业需要,培养出高水平人才,满足两国科教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联合培养的专家,可以掌握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高端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各种渠道的信息交流,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与中国伙伴开展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合作、各种领域的科技合作,必然取得累累硕果。同时,通过这些合作,会使两国和两国人民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整 理:

  本报记者 季佳莹

  吴天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