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记广东广宁县抗洪殉职女干部马红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1:5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新华社记者杨春南 梁钢华 郑天虹  

  那红梅,依旧在高山绽放

  ———追记广东广宁县抗洪殉职女干部马红梅

  今年以来,一个连着一个的强台风猛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一大批在关键时刻不畏牺牲、挺身而出的优秀基层干部用生命的最强音合奏了一曲情系群众安危、奋不顾身、力挽狂澜的悲壮交响曲。在粤西北的绵绵深山中,一个名叫马红梅的乡镇干部殉职的故事尤其令人感动。生死一瞬

  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北江西江汇合处上游,尽是莽莽大山。8月3日至5日,地处这片大山深处的广东广宁县赤坑镇连降大暴雨,发生了当地近120年来最大的洪灾。

  8月4日,29岁的赤坑镇计生办主任马红梅手机频响:6岁儿子发高烧已三天要见妈妈;年迈父母急等她回娘家收割洪水威胁中的稻子;阔别10年的同学聚会等待出席……

  “不说了,不说了,我要出发了!”马红梅钻进农用车,奋力拉上车门。

  浑身湿透的马红梅凝视窗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汛情在加剧,还有1000多名受困群众必须紧急转移,要快,来不及了!”马红梅催着司机,农用车颠簸着朝山里疾驰。

  在花山村,孩子外出打工,80岁的老人陈海棠危难之际仍只身呆在家里。眼看着洪水快速上涨,老人说什么也不愿走,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

  “阿爷,水太大,太危险,快跟我们走吧!”马红梅央求着,她哄着是他外出打工孩子叫她来的,在附近村民的帮助下,硬是把老汉成功转移到山顶了。

  在养殖大户许英芳家里,在有老少六口人的苏界仙家里,还有陈木水、谢莲妹等等,一个个村落,一户户人家,不断重复着上面的一幕。他们有的年过半百饱经风霜,不相信洪水会这么大;有的担心家里财产受损,固执地守住家门;有的抱着侥幸心态,久久不愿离去。但最终都在马红梅的苦苦劝说下,及时撤到了山腰。

  在洪水冲毁的高文桥边,马红梅与村民们扛运木头封锁危桥,桥的对面是个400多人的村,水已经涨到最靠近桥面的桥孔顶。在风雨交加中,马红梅扛运木头、奋力打钉、写字竖牌,不时呼喊指挥,一天多下来她已声嘶力竭……

  整整一天,马红梅和她的同事们冒着狂风暴雨不停地来回奔行、劝说、查看、决策,跑遍了古水河沿岸险情最严重的9个村,跑遍了最危险的水坝、堤围和桥梁,跑遍了古水河上下游全线20多公里的河谷,直接转移了1000多名群众,采取措施确保了全镇受洪水威胁的3000多名群众的安全。

  当天晚上7时左右,洪灾和险情进一步扩大。已经连续奋战12小时的马红梅,回到镇政府食堂吃了几口饭,又带领5个镇干部,再次冒雨出发。

  下一个目标是汶水村。马红梅与同行的5个镇干部继续开着农用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多个台风带来的豪雨早已把大山里的泥土石头泡松,公路旁、悬崖下不时可见崩塌的泥石。爬上一道陡坡,转过一处悬崖下的弯道,前面的路似乎宽敞些了,就在这时,一股夹杂着巨石的泥石流从悬崖一侧猛然倾泻下来。

  巨石击中了农用车的车头。说时迟,那时快,同车的马可达喊道“抓紧”。话音未落,失控的农用车径直往悬崖下落差高达30米的古水河中冲去,混浊湍急的水流瞬间淹没了车和人。

  马可达带着惊悸,本能地从车里爬了出来,被洪水冲到了岸边。他不知道自己如何爬上了岸。镇定片刻,他想了想,开始呼叫同伴,请他们报名字。黑暗中不久就传来了第一个同伴的回应,接下来在焦急的等待中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回应,带来了一次次巨大的惊喜。

  然而,有个名字始终没有回应,她就是“马红梅”。马可达和同伴们一边呼喊着“马红梅”。山谷里只有狂风怒号,洪水咆哮以及吞噬了一切的黑夜。

  闻讯赶来的村民很快就明白发生了什么。几十个村民在哭喊中寻找着“马红梅”,打着电筒在黑夜的密林中向下游寻觅。

  在下游几十米的地方终于找到了马红梅,她睁开着双眼,却已人事不省。村民们一边流着热泪,一边抬着马红梅的身体,冒着倾盆大雨,攀爬着悬崖上的草木,一步一步,一把一把,跌跌撞撞,把她从河涧底抬到山路上,并紧急送往镇卫生院。

  一切都为时已晚。不论亲人、同事、乡亲们如何呼唤,马红梅再也没有醒过来。石柱山下

  葬礼在县城殡仪馆隆重举行。500多群众干部自发前来送行。人们泣不成声地回忆着马红梅。

  1997年6月,马红梅从广宁师范学校中专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她与其他几名同学一起,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距县城60多公里的赤坑大山里工作。镇委办公室秘书、计生办副主任、主任、妇联副主席、工会副主席,在平凡的岗位上,马红梅一干就是9年。参加工作第一年,她就加入了共产党。

  马红梅的死为什么牵动了这么多人?

  在清理马红梅遗物时,我们在她办公室的抽屉里发现了三个存折,两个是她的,一个是她丈夫的,加起来总共不到2000元。

  马红梅的丈夫黄金泉说:“说来谁都不信,在镇里财政困难的时候,她还会自己把钱为公家垫上,她工作用的摩托车还是我帮她买的。”

  一份微薄的工资,一个艰苦的岗位,马红梅坚守9年,不离不弃,为的是什么?

  上中专那年,马红梅第一次走出了大山,进了师范学校,她从小要当老师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然而,临近毕业时,组织的号召和安排,使她在理想和现实间进行了痛苦切割。她又回到了大山,主动选择了山里最富挑战的工作:计划生育。

  接下来无数个日子早出晚归、没有假期、没有白天黑夜。多年来,马红梅曾被人追着打过,她家开的小店铺曾被人威胁砸抢……

  赤坑镇共有2.2万人,212个自然村分散居住在崇山峻岭中。许多村偏僻到连摩托车都进不去。即使天天早出晚归,走完这些村庄也要一年时间。

  在马红梅和同事们不畏艰难耐心细致地劝说下,赤坑镇摘掉了计划生育黄牌警告的帽子,实现了各项指标达标。惠爱溪畔

  谈起马红梅,村里人都说她是个好姑娘,有孝心,爱帮人。父亲长年有病,马红梅总是千方百计承担家里各种压力,妹妹和弟弟上学都是由她供养。弟弟家声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姐姐就背着他去上学。比自己大8岁的姐姐总是跟他说:“弟弟啊,一定要考大学,再难再穷,姐姐也要供你读书!”如今家声已经是广东肇庆学院一名大二的在读本科生。

  也许,只有马红梅的同事才能发现她最深沉的爱。在采访追寻中我们发现,马红梅倒是更多地想到他人的困境,他人的难处,他人的需要。她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

  由于财政周转困难,赤坑镇政府的七八名临时工工资曾停发过四个月,马红梅和有关领导商量后提出用正式员工的工资为临时工垫发工资。在她的感召下,镇政府班子一致同意她的倡议。

  在她办公桌的电脑上,记者打开了“马红梅专用文件夹”。文件夹里还存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的一长串名单:各地急需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名单、计生特困家庭名单等等,其细节收集之完备令人吃惊。

  在马红梅家里,她的儿子小晖拿起桌上妈妈的遗像,展开,很仔细地看着,他用清澈的眼眸望着我们,指着说:“这是我妈妈,我好多天没见到她了,好想她,你们知道她在哪儿吗?”

  同事高月莲摇头哭着:“我不相信马红梅走了!她还有很多事要做,我知道她一定还在山里某个村做着计生工作,她每天还在我梦里微笑!她没有走!”……

  绵延起伏的石柱山脉在我们采访的视线中渐渐消失,平静下来的古水河伴着我们流到了绥江河,又流到了北江,流进了浩浩珠江。告别山区,回望西北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双眼又一次湿润了。也许,那红梅仍在高山上绽放,淡远香飘,永不凋谢……(新华社广州8月22日电)

  评论:一个大写的人字

  陈晓燕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29岁的马红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进行这样的支撑。许多百姓的生命由此获得挽救。马红梅最终完成的作品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她和千万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一道书写了对转型年代人的价值的动人诠释。

  人们怀念这样一位母亲———6岁的儿子正发高烧,已经加班了十几个小时的她仍是毫不犹豫地赶往出事地点,以便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人们怀念这样一位计生干部———在日复一日的计生工作中,她深入百姓家中,苦口婆心地讲解着政策。

  人们怀念马红梅,不仅是因为这位勇士的女性身份,不仅是因为豆蔻年华便骤然消逝的生命,也不仅是“副镇长公示才三天便殉职”的惋惜。人们怀念这一生命,是因为我们可以透过她的心灵,看到共产党人“群众安危大于天”的信念。

  这种对群众安危的牵挂,已超越了基于工作的责任心而上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抗灾一线的诸多勇士;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人;这样的信念,也给予幸存者继续前行的勇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