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次蝶变弹指百年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7:41 潇湘晨报

  

四次蝶变弹指百年间

  晋《湘中记》云:“晋惠帝永兴二年(305)生此洲(橘子洲)。”

  1985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橘子洲北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火坑遗址,证明早在几千、上万年前,长沙先民就在这个洲子上繁衍生息。明清时代就分成了上中下三洲,即牛头洲、橘
洲、傅家洲。地名称呼保持至今。

  老照片:颇具乡村集镇韵味的橘洲尾街。罗斯旦 摄

  怅寥廓,问苍

  几千年来,洲子上的居民,就在洲子上过着捕鱼为生的日子。

  萧疏落木、橙黄橘绿、江天暮雪,几千年不曾改变。

  1911年 成为外侨居住区

  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橘洲从此失去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

  1911年,英国领事馆率先在洲上建房。接下来德国、美国、日本等纷纷建房。短短十几年时间,别墅洋房遍布洲上。如英国领事馆、美国福音堂、日本海军俱乐部、花旗烟草公司私人住宅等。橘洲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外国领事馆和外侨居住区,这种场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外国人进入橘洲,算是橘子洲第一次被外界搅醒。

  1952年 汽船取代木划子

  傅家洲75岁的老人胡万春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时,洲上大约有三千多居民,洲子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靠着木划子渡河,最鼎盛时有1000多艘,在中山路、灵官渡、朱张渡等几个地方上岸。

  “有钱的人就自己当老板雇船工,没钱的就来租船,就像现在的士的搞法。”在一旁的橘子洲中村的唐爹爹说道。

  渡一次河要花人民币5分钱,一船能坐8个人。除去上缴给老板的,其余都归自己。不要本钱,只要有劲就可以。洲子上的人谋生手段除了捕鱼外,就是靠划木船摆渡。

  1952年6月,湘江河上突然出现了四艘冒着白烟的轮船。那是专门用来摆渡的。每人收费4分钱。“那船又快又稳又时髦,我们都抢着去坐!”洲上的居民争着告诉记者。

  木划子失业了。当时,政府还出了一个临时规定,“汽船只坐人,货物只能由木划子运送”。可是没多久,汽船什么都搭,木划子彻底告别摆渡。

  1972年 湘江一桥跨越橘洲

  1971年9月,湘江上开始建桥。

  “建桥时,我们都很好奇,工人师傅日夜施工,我们也经常去看,晚上还陪到好晚嘞。”几位四十来岁的路人这样说道。

  最让橘洲居民感到兴奋的是,大桥中段的南侧斜伸了一座282米长的支桥,通往橘子洲。大桥在1972年10月1日正式通车。那天,橘洲上的居民全都到桥上庆祝,有位姓贺的老人据说兴奋得在桥上连续走了6个来回。

  湘江一桥(现为橘子洲大桥)给了洲子上的居民“加速度”。

  2006年 “我的家变成公园”

  橘子洲成了长沙市民最为向往的旅游景区,但洲上的民居严重影响到景区规划,而且每年洪水季节,几乎都要遭受洪水袭击。

  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开始大规模启动景区拆迁。原有居民2000余户,6000余人。从1993年至2005年分批迁移。

  昨日,橘子洲风景区奠基仪式在橘子洲头进行。不久一个总建筑面积为10.91万平方米的橘子洲景区就出现在市民眼前。

  记者在奠基现场见到了住在橘洲洲尾100号的夏文斌奶奶,她在洲子上生活了50年,面对着开工前的彩旗、气球,她很激动,“从没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我的家变成公园,是好事啊!”本报记者 曾鹏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