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刚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国内数学界院士认为,应客观冷静看待中国数学的进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7:54 东方网-文汇报

  在国内媒体一片“中国数学家为破解庞加莱猜想‘封顶’”的赞誉声中,昨天开幕的2006国际数学家大会将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授予了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等4位数学家。

  为何中国科学家这次未能摘得菲尔茨奖?应当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数学家为此作出的贡献?记者特意采访了几位国内数学家。

  中国学者无缘菲尔茨奖

  在国内媒体围绕“庞加莱猜想”所作的大量报道中,焦点人物朱熹平与曹怀东始终保持着低调,并且一直表示:“其实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在做这件事情,特别是俄罗斯数学家贡献很大。这个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同行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几位数学界的中科院院士告诉记者,菲尔茨奖的一条重要评审原则就是工作的原创性,同时成果还要经得起同行的长期检验。比如陈景润在“歌德巴赫猜想”取得的成果,迄今未有人超越。

  佩雷尔曼的论文早在2003年就在网上公布,并接受了同行长达3年多的严苛验证,才最终得到认可。“即便获得了菲尔茨奖,他的论文仍会继续接受验证。”当然,年龄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因为菲尔茨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

  我们刚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6月16日,“瑞奇流”理论之父汉密尔顿在北京谈到“庞加莱猜想”时指出,中国数学家在这一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于成就大小自有公论。

  不少院士认为,目前绝大多数数学家还是保持了客观冷静。在陈景润之后,中国数学界在世界重大的数学理论突破上基本处于旁观者的地位,但在破解“庞加莱猜想”上,却有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可喜的进步。

  然而,学术界自有检验成果的行规,他们希望社会能营造一个公正的环境,给科学家以从容、平静的心态,潜心搞好研究。

  本报记者许琦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