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剧院会给温州人带来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1:02 温州都市报

  温州大剧院,一个凝聚着瓯越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一个与温州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市图书馆一道并称城市中心区四大文化建筑的雄伟设施,将于本月30日结顶,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市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演出纯歌剧和适合接待任何国内外大型演出团体的大剧院。在结顶前夕,记者走近温州大剧院,一探其庐山真面目———

  ■本报记者 方欣慰

  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温州大剧院,位于城市中心区世纪广场东侧,占地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总投资5.3亿元。它的建筑地下局部二层、地上七层,设1500座歌剧院一座,646座音乐厅一个,194座小剧院一个,以演出歌剧为主,同时适合戏剧、话剧、综艺演出等多种表演形式。

  在我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的虚拟仿真城市厅中,温州大剧院展示了她建成后的卓越丰姿和“多变”魅力:正面,像一条翘首跃出水面、欲跳龙门的鲤鱼;侧面,宛如一个个张开“臂膀”的贝壳;从上往下看,则成了一条游走于水中的金鱼;再换个角度,就变成了钢琴的琴键。而她的舞台和功能也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外形一样多变。

  “舞台,是一个剧院的心脏,决定了一个剧院的档次。温州大剧院具备了国际上所有最先进舞台所必需的最高标准!”谈起温州大剧院的舞台,鹿城文化中心主任周国清带着一脸的羡慕。

  据负责温州大剧院项目的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一工程师介绍,温州大剧院的舞台呈品字型,整个舞台由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组成。其中主舞台可以升降,左右侧台可以相互交换。所有的道具都可以通过升降和换动,转移至舞台中央,演员也可以人随台移。另外,大剧院还有一个直径达15米的车载转台,可以由台下升至后台,再由后台移至前方。舞台前的乐池也可升降至任何一个所需的位置,让台上演员看到指挥的同时,也能让观众一饱眼福。

  据介绍,歌剧院的墙体、装饰材料、观众座椅在建设过程中都符合建声要求,即其造型满足墙体等能够达到声音反射和混响的要求,因此在歌剧院的任何一个座位上,演员不需要扩音设备、观众不需要音响设备,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在最后一排和第一排,听到的声音效果是一样的。即使一枚绣花针落在台板上,观众们也能清晰的听到。”该工程师这样介绍。

  为了达到设定的效果,歌剧院中的噪音也将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国家标准,升降乐池时产生的机械噪音,在观众席第一排不得高于60分贝;其他舞台机械噪音,在观众席第一排不得高于50分贝。在建设过程中,温州大剧院则将这些噪音都控制在了40分贝以下,比许多人睡觉时卧房内的噪音都要小。

  演出市场由盛转衰

  在很多市民的记忆中,温州大戏院曾是我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剧院,它建成于解放初期,在上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改建。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文化活动的匮乏,我市市民对演出市场的需求异常火爆。“那时候,温州大戏院一天演出两场,场场爆满。当时,最热门的职业恐怕就是在剧院里卖票了,俏得不得了!”市民陈老伯这样回忆。

  1976年建成的解放剧院也经历过这番火爆场面。1979年,解放剧院一年的日均接待量达到了1万人次。周国清说:“我在念高中时,为了看一场演唱会,至少有上百人在排队买票。”据他介绍,当时的演出以综合歌舞为主,流行音乐在那时也才刚刚开始盛行。

  但是到了90年代,温州的演出市场开始衰落,老城区的三大剧院为吸引观众使出了各种招数:温州大戏院率先改建,将椅子换成了沙发,将电扇换成了空调;原先位于公园路的东南剧院则外迁至车站大道,并进行了重新建设;位于松台山上的解放剧院也迁至学院路,并改造成鹿城文化中心;但是观众对这些似乎不太领情。

  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一年,以温州大戏院为例:文化演出等主业收入仅在20万元左右,出租等经营方式构成的副业收入则在100万元以上。为此,这三大剧院纷纷改变经营思路。

  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上世纪80年代看演出、看电影,上世纪90年代看电视、唱卡拉OK,现在则流行上网、看电视、看电影,大家的选择面宽了,兴趣也跟着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目前我市的演出市场整体水平并不高,由于市民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演出已经不像过去一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了。

  建设大剧院遭遇尴尬

  为了建设文化大市,吸收外来文化、参与国内外交流,市政府决定建造温州大剧院,于2001年进行立项并于2003年开工建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产业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建设大剧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文明城市要上一个档次,大剧院和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是必要的硬件设施;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上说,我市不能只演出话剧、戏剧,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

  但是,颇为尴尬的是,在2004年省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中,和温州大剧院差不多时间开工的杭州、宁波、绍兴大剧院都赶在此次艺术盛会之前投入使用(当时杭州是主会场,温州、宁波和绍兴等都是分会场),由于温州大剧院尚未建成,我市无法接待一些国际一流的文化演出,一场“美国音乐之星”最终选择在宁波大剧院演出。那次艺术节中,我市特别邀请了匈牙利国家芭蕾舞团,但是无法提供可以演出大型芭蕾舞剧的剧院,只能在市人民大会堂临时加宽舞台以供演出。“这个舞台是临时搭建的,又不专业,演员们有时不能旋转,有时不能跳跃,只要有演员跳到舞台边,大家都紧张得要命,就怕她一不小心蹦到台下去。在内行人看来,这样的舞台是要被笑话的!”那次艺术节温州分会场的组织者温先生如是说。他还告诉记者,匈牙利芭蕾舞团为演出运来了整整三大卡车的道具,因为我们舞台的简陋,最后上台演出的只有一卡车。

  我市由于没有一个大型剧院,许多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都被拦在了门外,而不少市民为了看一出经典剧目,都不得不跑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高水准演出适合温州人吗?

  在建设温州大剧院的前后,还贯穿了一场是先有硬件设施还是先有欣赏水平的争论。

  很多市民认为,好不容易引进了高雅、经典音乐,又有多少人懂得欣赏、愿意欣赏?现在演出市场不景气,投入这么一大笔资金建设剧院,建成以后还要继续投入“养”剧院,到底需要多少产出才能维持大剧院的运作?如果空置率很高,建成以后的温州大剧院是否将面临新的尴尬?

  在我市城建部门工作的叶先生是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他在对国内多家剧院进行考察以后发现,现在全国各地大型剧院虽然很多,但是真正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除了上海大剧院之外没有几家,许多大剧院的年使用天数少得可怜。他这样告诉记者,我市市民的欣赏水平普遍不高,歌剧、舞剧对他们来说,恐怕有点“曲高和寡”。

  在采访中,有市民这么问:“投资这么大的剧院,收费会不会很高?”还有的市民表示:“如果价格不贵的话,可以去听听歌剧过把瘾,不过就怕听不懂!”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温州大剧院,我市市民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也许就只能停留在现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工作人员认为,建设大剧院是为了提高我市市民的欣赏水平,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能欣赏到国内外一流的文化演出,对于温州大剧院这样一个公益性设施,我们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讲究社会效益。现在市民不爱看演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许多演出水平不高。“前段时间上海越剧团在东南剧院上演了《红楼梦》,不是场场火爆,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吗?所以并不是市民不爱看演出,而是因为没有好的演出可以看。真正上档次的演出,只要引导、包装得好,还是有市场的!”

  周国清建议,温州大剧院在建设硬件设施之后加强对软件的投入,倡导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举,软硬兼施,在引进国内外经典剧目的同时,编排一些适合全国巡演的剧目,推广我市本土的艺术。剧院本身除演出之外,也可开展多种经营方式,这样才能把剧院搞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