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实践发展的“科学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06:3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记者沈文虹) 南京,人们印象中的石化钢铁之城,正在深入实践发展的“科学之变”。

  “十五”收尾之年,金秋十月,出席完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南京等地考察时,殷切寄语江苏干部: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当前,尤其要坚持科学发展,把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上……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京这座古都的殷切期望,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江苏、在南京的具体化,也是南京这座以重化工业闻名的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进入“十一五”开局之年,面对科学发展新形势,南京干部倍感负重奋进的压力。市委书记罗志军说,作为重化工业城市,南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战略之变:跳出省内、跳出长三角,“五个中心”确立新坐标

  今年年初,《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全市人代会上获高票通过。

  人们发现,“五个中心”建设赫然出现在“‘十一五’指导思想”中: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构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和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加速“两个率先”进程……

  对南京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目标。它跳出全省,跳出长三角,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审视南京的发展方向,囊括了南京的经济、文化、生态等综合优势,如期达到目标,无疑将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五个中心”首次亮相是在去年8月。十运会前夕,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带领所有省委常委到南京调研,并在南京召开常委会,集体研究给南京定下这一发展战略。

  罗志军说,建设“五个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省委对南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的准确把握,是增创城市优势特色、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实现“两个率先”的主要抓手。

  目标既定,路径何在?市委书记和各位副书记分工牵头,围绕“五个中心”成立5个调研组,经过历时数月的调研,思路越来越清,目标越来越明。

  7月下旬,“五个中心”建设敲定时间表:2010年,南京将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和东部城市绿色中心;2020年,建成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现在起通过5至10年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科教中心。

  航运中心建设箭在弦上!10年投资60亿元,南京港确定建设重点:建设龙潭、西坝、铜井3大港区共29个码头泊位,目前,拥有其中23个泊位的龙潭港后续建设已经引起国际财团的关注,和黄集团及A·P·莫勒—马士基集团正与南京港就参股建设龙潭港项目进行磋商,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也希望参与龙潭港的二、三期发展计划。

  车辆制造产业再添新军!在南京高新区南汽名爵MG项目基地,占地1000亩的土地上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集装箱车进进出出,动力总成车间的框架已经搭建,总装车间正在进行地面以下的建设,按照进度,再过4个月,整个厂区基础建设将完成,明年3月实现新车下线。

  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强势推进!5月底,江苏工业设计园在位于模范马路的南汽集团商务大楼开园,宣告这一集中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道路沿线6平方公里内,将迅速崛起8大设计中心,进驻500—1000家设计公司。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南京化工物流基地今后5年分别投资10亿元、35亿元,大规模推进建设。

  模式之变:调轻、调高、调优,谋求增长方式深度转型

  江宁开发区的诚信中路和苏源大道之间,长安福特整车和发动机项目工地上,几座巨型厂房雏形已现。就在发动机项目南侧225亩的土地上,福特汽车在中国最大的研发基地也在紧张地建设中。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之:在前两轮谈判中,研发基地项目并未纳入投资计划,但在开发区的坚持下,投资方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一要求。而开发区方面坚持的原因是:产业只有以研发作支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坚持”的背后,是南京正在拉启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大幕。

  关心南京经济发展的人们,在今年年初就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农历新年过后,总投资85亿元的十大工业项目在春雪中开工。投资15亿元的苏宁家电工业园、投资15.84亿元的宏图高科产业基地、投资10亿元的北方光电信息化产业基地——人们注意到,科技研发型、高新技术型成为这些项目的共同点。

  探寻这一改变的源头,可以在去年12月7日找到答案。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产业层次不够高,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当天,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语中的地指出南京发展的现实压力。

  时隔不久通过的《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又一个5年的发展目标,两个标志性数据引人注目,一个是:全市生产总值力争到2010年比“十五”末翻一番;另一个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回首“十五”,南京综合经济实力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2%,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年翻番,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0700元。“十一五”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目标确定,可谓积极而又稳妥。

  人们议论更多的是能耗目标——5年降低20%,谈何容易?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宏坤说:“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不小,但这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坚决落实节约优先的方针,依靠转变增长方式和科技进步,走发展快、能耗低的经济增长新路子。”

  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南京重新审视自己。此时,“工业第一方略”在实施多年之后成效显著,经过大规模“三联动”改革改制,国有资产重点向电子、汽车、石化、钢铁等优势产业和医药、机电等重点行业聚集,老企业经过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正期待应对市场竞争的新动力。在“三个集中、一个疏散”的城市规划引导下,企业逐渐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为城区拓展新兴产业留下了空间。

  发展大转型,起于产业大调整。针对南京产业结构偏重、偏低的现状,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作出产业重点转移的决策,在过去的五大支柱产业中保留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车辆制造、钢铁四大支柱产业之外,又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同时提出,大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轻、调高、调优的步伐由此越走越快。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49.29亿元,增速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31.8%。

  动力之变:放大优势,突破瓶颈,自主创新步伐坚定有力

  在谋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一个长期没有找到解决之道的“心腹之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拥有48所高校、543家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3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79名“两院”院士的南京,科教人才资源可谓是最强的优势所在。然而,尴尬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特别是本地转化率低,恰恰是南京最突出的问题所在。

  尴尬如何打破?南京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历时4个多月深入调查研究。市委书记、市长连续造访高校的实验室、院所的产业基地、企业的研发中心,广征意见,虚心求教。在与专家、教授、企业家、研究人员间一次次智慧碰撞中,南京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被更为充分地认识,成果转化不充分的瓶颈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今年2月21日,对南京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当天上午,2500人参加的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力促南京自主创新的“搭建一个平台、健全两个机制”决策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亮相”——一个平台,就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两个机制,就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双向互动机制,政府推动激励机制,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南京响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战略性优势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筑牢自主创新的支撑点;在先导型新兴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培育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形成自主创新的切入点;在科技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强化自主创新的着力点。

  所有这些所昭示的,是南京发展动力的全新界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南京城市前进的一座新引擎!

  自主创新大会落幕仅仅两个月,“一个平台、两个机制”余音未了,“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正式亮相,这个旨在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实现资源无缝对接的平台距市政府大门不过百米,启用伊始,来这里办理手续、咨询科技信息的人就络绎不绝,网上点击“虚拟”平台的更是不计其数。

  企业,激情高涨,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自觉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先声药业将今年研发投入提高到5000万元,明年有望达到1亿元。三宝科技将重点提升智能交通以及新一轮微波射频技术,跻身行业第一方阵。

  高校院所,热情被激发,与企业亲密接触,为动力引擎加油。自主创新大会第二天,东南大学一间会议室气氛热烈。南京高新区领导会同熊猫集团负责人,与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就“官产学研”进行对洽,三方达成框架协议,共建该校国家863项目——荫罩等离子项目产业化基地……

  投入之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产业”呈现蓬勃之势

  以高投入获取高增长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南京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一度也未能幸免。

  不过,这个自然资源短缺,人口又异常密集的城市,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早地警醒:如果还是按照粗放增长的方式,依靠消耗资源、压迫环境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终将难以为继。

  南京的传统支柱产业,无论是钢铁、石化,还是电力,无不需要大投入,对环境的污染难以避免。在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同时,南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适应城市科学发展的产业,为这个城市减轻资源、环境负担取得突破。

  在位于模范马路西端的“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应该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园区位于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区,从一个国营老厂变身而来的园区占地不过200亩,总建筑面积也就4万多平方米,但是,目前在这里聚集的软件企业已达50多家,每年创造产值10多亿元。

  软件,被看作是南京的“最适”产业——不仅在于这个“高技术、高效益”产业可以取南京科教人才之“长”,而且在于,这个同样还是“低污染、低消耗”的产业,可以避南京资源缺乏之“短”。

  给软件这个绿色产业一个绿色的环境,是南京对“绿色产业”的最好诠释。放眼南京的软件集中区,无论是徐庄,还是宁南,或是江北的南京软件园,软件园区同时都是一个个生态园区。

  美丽的紫金山东侧,徐庄软件产业基地正在建设。指挥部的沙盘呈现出这个软件园区的建设理念,所有研发楼宇均是依山势而建,乍看上去满眼葱茏的绿色,楼宇成为其间点缀,地区生态环境不仅不会因为建设而破坏,反而会被保护得更好。

  驱车机场高速等宁南的主干道,如行驶在绿色走廊,落户在这一地区的软件企业“深藏”于绿色之中。根据这一地区的规划,软件企业和研发楼距主干道之间50米全部植绿。

  传统加工企业也没有拒绝绿色环境。6月底,世界银行和意大利碳基金跟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未来10年将购买南钢约65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权,这是CDM批准的中国首个工业节能碳基金项目。在新一轮更高要求的发展中,南京的钢铁、石化企业纷纷研究、尝试绿色生产方法,走循环经济之路。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2.74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1.6%。如今,“三步走”的环保目标已经在南京定下,本月召开的全市环保大会明确提出:2007年,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衡量标准;2009年,全市主要环境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2010年,基本建成东部城市绿色中心。

  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南京正在换个步伐前进。人们祝愿,这座东部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一路走好。

  (编辑三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