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挂职副县长的自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6:57 中国新闻周刊

  一位挂职副县长的自述

  何慧丽,女,1972年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2003年8月~2005年11月挂职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期间因积极于农村建设,发育农民自助组织、帮农民入京卖大米而声名大噪。2005年11月至今,挂职河南省登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

  ★ 文/何慧丽

  在河南省兰考县挂职了两年,体验到“挂职”这一角色的独特性,似乎可以用一词来表达:用于“补位”的“自由”的“客人”。

  “空降兵”与“豆芽菜”

  我从中国农业大学来到了地方任职副县长,被地方上比喻为“空降兵”。

  “空降兵”含义是:与一般干部如同发“豆芽菜”的自下而上的任职升迁路径相比,挂职干部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特殊的任职路径。“豆芽菜”式的升迁是艰难的,那可是一丁一点地、半截半截地向上钻啊。而“空降兵”者,任职相对来说似乎比较容易,飘然而至,哪怕对基层的工作略知皮毛,说当了副县长就当了。

  任职路径不同,感觉大异,正职官员类似于“保守”的“主人”,挂职副县长颇像“自由”的“客人”。

  所谓 “主人”,因为饱尝了发“豆芽菜”的艰难,自然是谨小慎微地守成为好,最好是“萧规曹随”,应付事务。他们很难有条件去“自由”地开拓一下,创造性地表达个性一下。

  “自由”的“客人”者,不管“口”,或者是管比较虚点的一两个“口”,如科技局等。基层单位往往都对挂职者极其宽容,一些强行任务如招商引资甚至一些例行公务等不做硬性要求,所以挂职者拘束较少,有做点个性事情的空间,即所谓较“自由”些。

  这种“客人”身份,对想做点事情,为挂职经历添些“实料”的挂职副县长而言,是有很多不利的方面的。其一因为挂职的干部是个边缘性角色,很难成为干一件事情的重要人物;其二,因为“从天而降”,“天上”的事——你的原单位、原专业你熟,“地面”上的事——县乡里的事你不熟,一不熟人事环境,二不熟工作业务,三不熟地方上一些在实际中管用的土办法、潜规则。既不熟,又不管“口”,如果挂职者缺乏足够的沉下去的耐心和能力,那么你很难找到工作的“抓手”。

  我曾请教“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他说:“记住,去是怀着谦卑之心向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是改造自己的,千万别认为是干一番事业去的,别真的认为自己有很大的能力和本事。”

  超然于体制的补位者

  2003年8月初上任兰考副县长之前,我们的校长陈章良先生对我们苦口婆心地说了一些话,现在我还记得其中重要的几句:“不要越位,不要缺位,要学会补位。”

  在兰考挂职期间,政府分给我的任务是协管农业方面的工作。

  其间,我联系了农大的科技处,找到一些可以推广的科技项目介绍给县农业局;也曾多次邀请到诸如德国的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等到兰考考察指导工作;为兰考的优质大米的推广而绞尽脑汁……我也曾南下广州交易会,也曾多次去过郑州、武汉等地找一些有可能有利于兰考人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的投资商。当时,有关领导对我说,你干好了,我们也很高兴,没干好,我们也不会怪你。我认为,这些都是补位的工作。

  当然,补位,除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协管县长和协管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之外,还包括某些有益于全县人民长远发展的而正职干部暂时无暇顾及的工作。社会上广为人知的、三年前就在兰考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就是这样慢慢萌芽出来的。

  基层政府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不是上级特别指示的活儿基层一般是无暇去干。可是上级向下级指示任务所遵照的制度或政策,只能从一些先期性试验的经验和教训里总结来的。县里的干部们在已经刚性的体制里忙得焦头烂额,哪里有功夫、有资源、有心劲去搞为将来的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举措提供经验支持的试验?哪里承担得起万一试验失败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挂职的人员,由于其身份——“自由”的“客人”——的独特性,而可以承担起这样的“补位”的使命。

  华中科技大学的贺雪峰教授曾提醒过我:“你老想在挂职期间搞些有名堂的政绩,我所知道的是,在农业上搞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后遗症太多,让农民只是通过经济手段短期内大幅增收,基本上是个

神话。如果听我的建议,先搞农民文艺队,搞老年人协会,这倒是个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

  于是,我收回想短期取得明显成效的浮躁的心,做好长远的打算,高处着眼,低处着手。

  所谓高处着眼,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或成功或失败的试验,探索出能够践行“以人民生计为本,合作组织为纲,多元文化为根”(温铁军语)的新农村建设宗旨的具体操作办法,为兰考人民、甚至广大的中西部农业大县,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改良生态、稳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本土文化繁荣的发展道路出来。

  所谓的低处着手,就是从一点一滴的眼前小事着手,从捐助衣服、打包送饭、捐资助学、教农民拍巴掌、唱歌、开会培训等地方开始,渐进地增进他们的精神福利,改进农民们不利于他们发展的一些生活习惯,发育农民自助的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以村庄为单元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

  我很高兴,我这个“自由”的“客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任务定位——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农民自助组织发育试验,这是查漏补缺的事,也是整合各种资源的事。

  两年来,由于定位对头,再加上这试验确实是大得人心,我们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我们从一开始就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提出“劳动光荣,文化立村,开发民力,建设家园”的口号。

  我们以政府为引导,整合了体制内的高校资源和政府资源,再加上农民精英、大学生支农社团、县乡部分干部、城里部分志愿者和社会上的非营利组织,在6个乡的6个村庄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共进行了两次大的培训,几十次小的培训;先后以农民为主体,以外力为牵引,成立了6支妇女腰鼓队,4支盘鼓队,4支老年人协会,4个乡村图书室,4个以资金互助、生态建筑、经济作物、无公害大米等为项目特色的经济发展合作社。

  而在发动、组织这样的工作过程中,确实也把我从以前的一个只会写文章、教书的小知识分子,渐进地改造成一个可以与基层广大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党委书记瞿振元称这个与基层相结合的过程是“知识分子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