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事迹材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8:55 中国扶贫基金会 | |||||||||
光彩事业实施的12年,是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12年,是国家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12年,也是光彩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12年。12年来,光彩事业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互惠互利、义利兼顾为原则,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参与主体,积极吸引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加,帮助老少边穷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方向。12年来,光彩事业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从单纯扶贫到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1、组织实施十大扶贫工程,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消除贫困,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光彩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光彩事业通过民间渠道和企业行为,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进行扶贫开发,把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销售渠道等优势,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生态建设扶贫、资源开发扶贫、医药卫生扶贫、智力开发扶贫、移民安居扶贫、招工就业扶贫、建设市场扶贫、公益捐助扶贫和国际援助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努力形成“一线、一片、多点”的项目布局,打造了一批效果好、影响大的精品工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3544个,到位资金1069亿元,帮助548万人摆脱了贫困,为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改制,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光彩事业把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新的拓展方向,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承包、租赁、托管、参股、兼并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使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焕发了生机,使不少闲置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国有资产得以盘活,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了国有企业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比如,北京物美商业集团创造性地把商业连锁企业发展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承租国有企业的旧厂房,到托管国有商业企业,再到投资改制整体重组,先后改造国有商场和门店300余家,2002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重庆力帆集团,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摩托车企业,依法缴纳税收居重庆市工业企业第三位,是重庆市非公有制企业第一纳税大户。 3、积极开辟就业门路,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光彩事业通过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创建和发展再就业安置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动力市场和转岗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采取劳务上岗,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积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并通过在贫困地区投资设厂、兴建光彩市场等方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大量吸纳社会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努力解群众之困,分政府之忧。比如,安徽南翔集团投资兴办的安庆光彩大市场,安置就业2万多人;香江集团兴建的山东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城和南昌香江商贸中心,共安置就业近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光彩事业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95万人,安排就业300多万人,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4、参与国家重点建设,拓宽大型项目投融资渠道。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国家大型建设项目,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光彩事业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自1995年开始,光彩事业连续3次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三峡库区考察投资。特别是2001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成功举办了“光彩事业三峡行”活动,共签订项目54个,协议投资达41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移民搬迁建设,加快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推动全国对口支持三峡移民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务院三峡办用3个“最”对此作了评价,即“国家实施三峡对口支援以来,集中签约项目最多,项目规模和投资最大,最有成效的一次活动”。 5、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经营模式,也是光彩事业实施过程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扶贫方式。十年来,光彩事业将农业产业化作为重点投资方向,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和品牌等优势,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对特色农产品等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经过多年的探索,光彩事业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为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积极参与国土绿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国土绿化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国土绿化,先后召开临河会议、甘肃会议和国土绿化项目现场会等,对光彩事业绿化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华北、西北”地区防沙治沙项目、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和东北及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荒山绿化项目。同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对沙漠、荒山、荒地进行绿化开发,在搞好植树造林种草第一产业基础上,积极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比如,盘古集团在乌兰布和已治理沙漠6万余亩,植树、育苗1500余万株,起到了“种植一片绿色,改善一片环境,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振兴一地经济”的作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从事造林种草的光彩事业绿化项目已有500多个,其中已完成绿化面积1万亩以上的超过40个。这些项目在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国土绿化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7、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参与光彩事业,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兴教助学,共投资近3亿元,捐资助学近1.5亿元,兴建光彩学校千余所,资助了数以万计的学校和一大批失学及贫困学生,为普及“双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积极赈灾济困,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特别是在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和去年上半年遭受突如其来非典疫情时,许多企业和个人主动捐赠,有的多达1000万元以上,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7月,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被民政部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同时,还通过直接向困难群众捐款扶贫、铺路修桥、拥军优属、向残疾人及福利院儿童献爱心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活动,自觉回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光彩事业共捐赠130多亿元,协助党和政府使众多群众得以战胜灾害、渡过危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8、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素质。光彩事业是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有效载体,也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光彩事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大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双思”教育和“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信誉宣言”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意识,增强了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感,增强了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自觉性,形成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12年来,全国共有81个单位和个人获中国光彩事业组织奖,187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获中国光彩事业奖章。 9、国际交往与合作迈出了新步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光彩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合作举办了9次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主要有“光彩事业迈向新世纪国际研讨会”、西藏“扶贫与环保”国际研讨会、哈尔滨“东北亚地区社会发展对策”国际研讨会、北京“东北亚扶贫与环保”国际研讨会、西安“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等。参加了联合国特别联大、联合国发展筹资问题、“减少转型期社会成本”、“可持续发展”、“亚洲公民社会论坛”等一些重要国际性会议。2002年,与山东省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等5家单位联合举办了“2002威海东北亚经济论坛”,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组团参加了10次国际会议。主要是“社会发展特别联大”、“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一届大会”、“第22届世界非政府组织大会”等。2002年8月,黄孟复名誉会长率团出席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在世界首脑会议非政府组织论坛上作了发言,赢得了全场喝彩,随行人员携带的光彩事业宣传品被抢拿一空,受到了外交部主要领导的称赞。中国光彩会取得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和联合国贸发大会特约观察员身份,标志着光彩事业在跨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成果,了解光彩事业,更好地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争取国际社会对光彩事业的支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0、加强自身建设,为光彩事业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加强光彩事业促进会自身建设,是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光彩事业促进会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包括港澳台及海外工商界人士在内的充满活力的理事队伍,在发展光彩事业、扩大光彩会的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覆盖面较广的工作体系。目前,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具有工作机构、编制和办公场所,配备了专门的干部。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光彩会,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网络,为光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逐步形成工作机制,制定了信息交流、项目统计、重点项目立项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光彩事业的项目申报和监管工作机制更加科学、高效,为光彩事业项目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初步建立政策、资金、信息、宣传、荣誉等社会支持系统,使光彩事业促进会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备,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更加富有成效,为光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办公室 2006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