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变味的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1:23 哈尔滨日报

  单士兵

  据报载,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个别墅式农民新村”的农民们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住着两层半的别墅,却艰难地背负着160多万元的建房债,为了还债,村里年轻人都空着别墅到珠三角打工去了。

  农民们高筑债台兴建别墅,这是当地政府“奔小康”达标工程的产物。根据当地政府的“执政思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当地政府不顾基层农民的承受能力,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要求村民去借钱建别墅。这样,终于产生了英德市“第一个别墅式农民新村”,而这里的农民们也从此过上了变味的“小康生活”。

  本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种“奔小康”的执政思想就存在误区。说明地方政府领导眼中的“小康工程”并不是着眼于真正提高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是为了让上级领导们看到“小康”的外部表象。那个“颇为壮观”的“别墅式农民新村”,只不过是当地政府为了打造形象工程撑起来的“阔门面”。如今想想这些农民们艰苦的“小康生活”,这样的“典型”和“样板”,恐怕有些太“造孽”了吧。英德市的这个“奔小康”工程也就沦为“胡子工程”、“祸害工程”了。

  “别墅式农民新村”从表象来说,真是“看上去很美”呀,可惜住在里面的农民还在为基本生活和高额债务而奔忙。当初,那些大喊“没条件也要上”的地方领导,根本就没有从百姓真正的长远利益考虑。这个“奔小康”工程,只不过是那些领导们的一个邀功请赏的筹码,甚至可以借此作为谋求升迁高位的敲门砖。农民举债建别墅这样的“坑农”悲剧,提醒那些地方领导,要做出真正的“政绩”,出发点不应是上级领导,而应是紧扣基层民心,要以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说明我们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们容易被那些“典型样板”所迷惑,看不清那些“硬件”背后掩蔽着的“软件”。只有真正去“了解农民”、“尊重农民”,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我们的农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