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图清静 浙江富豪住小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2:00 现代快报

  

图清静浙江富豪住小岛
千岛湖

  一花一世界一岛一天堂 中国第1代岛主感苦辣酸甜

  不管是金庸笔下日日布阵习武的东邪黄药师,还是笛福小说中刚毅自强的漂流者鲁滨逊,他们在水岸构筑自家的世外桃源,面朝湖海、春暖花开。这一派诗情画意的岛主生活
,已越来越让世人艳羡。

  “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70年前,道威·麦克唐纳在《财富》杂志的创刊号上预测,“私人拥有的岛屿,甚至会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

  不过,对于许多岛主来说,拥有一座私人岛屿,更是他们远离尘嚣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中国的岛主热兴起于三四年前,浙江省出台岛屿利用管理的细则,“买”岛之风堪称汹涌,虽然中间又一度被叫停,但今年开始又有所升温。今年五月,在苏州,太湖景区内的小岛租用权被拍卖到近2亿元。

  据统计,中国有6000多座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还有1万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岛屿。这些岛屿中94%至今未被开发。

  历经生活坎坷的艺术家朱仁民,耗费十年光阴、投入了近2000万元去建设他理想中的“岛”———他称之为“一件大地艺术品”。而商人陈铭建则在千岛湖租了两个岛,他将其中一个岛精雕细琢,结庐盖屋、种树养花,总共投资近1000万元,另一个岛直到今天依然以最原始的生态闲置着,为了照顾小岛,陈铭建卖掉了两处杭州的房产,举家迁移到岛上,只因“这里过得舒服”。

  朱仁民和陈铭建,一个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岛主,一个是浙江千岛湖第一批私人岛主之一;一个在自己的小岛上为艺术孤独徘徊,一个带着一家三口在岛上“独占一方”;一个带着理想上路,一个在现实的挣扎中回营;一个悲情四溢,一个逸趣横生。

  关于岛与人的故事,仍在继续……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商人陈铭建:岛上生活惬意至极

  中国私岛主的诗生活

  陈铭建是浙江千岛湖第一批私人“岛主”之一,他在千岛湖金峰租用了两个小岛50年,总面积达600多亩。跟着他上岛,可以划船走水路,也可以小心翼翼地驾车,小岛和公路之间有一段狭窄的通道相连。他将其中一个岛精雕细琢,结庐盖屋、种树养花,总共投资近1000万,“这还是沾了4年前租岛便宜的光”,而另一个,直到今天依然以最原始的生态闲置着。

  观山游湖栽树种果

  陈铭建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后在山上转一圈,清新的空气让他每天心旷神怡,“我和我小儿子,在岛上从来不生病”。岛上的树木有些是自然生长的,有些是他从外地买来树苗栽种的。他在岛上种了100多亩树,枇杷树、杨梅树、桃树,应有尽有,每年只要施一两次肥,其余时间就可以欣赏这片望不到头的绿色汪洋。陈铭建住在自己搭的小木楼里,冬暖夏凉。夏季,沪杭两地常常是38摄氏度的高温,而岛上凉风习习,“我们在岛上从来不开空调,夏天晚上都要盖被子呢。”他每日早晨的必修课,除了登山观树,便是为花草浇水修枝。

  陈铭建每天傍晚还会从私人码头下水游泳,千岛湖的碧水让他心醉。

  一竹一木设计造岛

  陈铭建出生在杭州,“杭州太吵了,空气也不好,我老是喉咙痛”。1994年,他创办了从事包装生意的企业。手里有钱后,陈铭建在杭州买了3套房子,但即使睡在钱塘江边的家里,也终日不得安睡,“我每天刚睡着,就会被窗外开过的车子声响吵醒。”

  真正让他烦恼的是生意场上的日日纷争。2002年,陈铭建为了追讨一笔款项打官司,官司结束了,款项追讨回一部分,但性格温和的他终于倦了厌了,“当时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清静地过日子。”陈铭建决定在千岛湖租个岛。

  起初,小岛除了原始树木,什么都没有。陈铭建平时就喜欢看设计方面的书,加上走南闯北积累的经验,他自己画平面设计图纸,从岛外运来竹材和木材。工人施工的时候,他就陪在旁边监工,这根竹子该在哪里做支撑,那根木头该在哪里做横梁,他心里有清晰的轮廓。

  陈铭建依着山势,盖了三层小木楼,最低的盖在距离湖水大约十米的地方。他盖好几幢小木楼,一来是为让朋友来了有各自独立的地方住,二来他自己可以根据太阳的日照角度换房睡,“太阳照不到哪里,我就逃到哪个房间”,说到惬意至极的生活,陈铭建忍不住得意地笑。

  艺术家朱仁民:岛是一件艺术品

  新中国第一位“岛主”朱仁民:

  从浙江舟山沈家门渔港往东,临近出海口有个小岛,在普陀山、朱家尖等岛屿包围下,显得极不惹眼。临近一看,却又非比寻常:岛屿浅滩里、长堤上矗立着306尊花岗岩罗汉雕塑,或盘石而立,或把盏向天,或奋力挣扎,或庄或谐,亦喜或悲。

  岛上两座山坡连体而立,山门面东而开,远观如观音入海,岛上一日两度潮,浪花吮吸礁岸、盐花浸渍卵石。该岛又名“莲花岛”,岛主朱仁民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岛主”,现任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

  落魄“岛主”梦

  要说朱仁民的海岛情结,就不得不提到他多舛的命运。朱仁民出身于画坛大师之家,外公是赫赫有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舅舅是现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然而朱仁民七岁时却因“出身问题”,随父母迁到舟山岛沈家门,开始了30余年的海岛“放逐生活”。

  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朱仁民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979年他获得全国美展的铜奖,与丁绍光、罗中立等人一起被誉为画坛新星。

  如果不是此后再一次遭遇“命运的玩笑”,或许他早已在艺术界功成名就。1981年,他正在作画时,竟然从高架上摔下来,造成腰椎损伤,医生当时断言:“你再也站不起来了。”

  生活的苦楚,孤单的心境,让朱仁民悟透了很多人生道理。在摔伤4年多后,奇迹发生了,朱仁民又重新站了起来。他光着脚,眼中噙着泪,对着普陀山跪拜,又对着大海叩首。他记得那年是1984年,买岛之梦就此萌生。他决定有生之年在这座曾日日所见的悬水岛上实施自己的艺术构想:将自己对艺术、自然的崇尚合二为一,打造一件大地艺术品,一个艺术之岛。

  1996年,朱仁民在舟山1399个岛屿里,选择了那个沈家门海港边的小岛。他支付了9万元,获得了荒岛40年的使用权,并把小岛取名为“莲花岛”,自号“莲花洋人”。

  十年心血磨一岛

  随后,朱仁民开始设计小岛,他要做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品。滩石、青瓦、卵石、山墙,因地取材,一条陡坡山道从两座山坡中穿过,三幢小屋因势而立,但见黄铜罗汉雕塑嵌入侧立的墙面、青铜罗汉雕融入山体。而这些建筑和雕塑,几乎没有碰撞过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它们保持着礁岸间土生土长的生物形态。

  岛上306尊罗汉雕塑,无一重复,更是朱仁民十多年来心血结晶。朱仁民还特意在岛上营造了一个露天自然纪念馆“慧锷广场”———这是为纪念1200年前第一位点燃普陀山观音道场香火的日僧慧锷而建。

  “一个人,十年,两千万”,简单的三个数字,却不知凝结了朱仁民多少汗水。“我就是想看看我到底有多少能耐可以完成这个艺术品。”朱仁民说。

  海上“LOFT”

  朱仁民在寻找和他一样曾处于困境中的艺术家,资助他们,并把他们接到岛上去进行艺术创作,把小岛变成一个海上的“LOFT”(工作室)。“我决心在小岛这一作品中体现对绘画、建筑、园艺、雕塑全方位的艺术创作,和心与物、形与神、人与自然、东方与西方的合一性。我想检验一个文人能否孤军奋战完成一件体系庞大的艺术作品。”朱仁民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