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幸福指数为何追不上GDP增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7:45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今年上半年,海南GDP以11.6%的增长率创11年来最好水平,这也是2003年以来,GDP连续以两位数高速运行。

  GDP这个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英文缩写,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或最终产品)。比如今年上半年海南GDP为491.55亿元,这就是说,全省所有常住单位上半年创造了491.55亿元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最终成果。它
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6%,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多创造了60.67亿元的最终产品价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6%。

  GDP数据年年发布,但是,关于GDP和群众生活的关系问题,我们却很少问津。那么,GDP增长了,是不是表明代表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指数,也跟着提高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了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

  GDP不是平均分配水平

  我们想破解的第一个问题是,GDP增长了11.6%,为什么很多人的收入没涨个11.6%?

  省统计部门的同志说,GDP是地区生产总值,从收入角度看,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它反映了GDP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居民收入仅是GDP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GDP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不是每个人的平均分配水平。

  一个地区分配机制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地区的分配机制和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GDP的增长可能高于工资增长水平、持平于工资增长水平、也可能低于工资增长水平,它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机制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海南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2%,是高于GDP增长的。为什么?原因有三:一是去年10月1日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由上浮50%达到上浮70%,产生了“翘尾”效应;二是海口和三亚加发半个月奖励工资;三是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利润增长,带来企业职工收入增加。

  省统计局副局长符国瑄认为,GDP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对经济增长的感觉应有所不同,经济增长直接惠及的行业人员对GDP增长感觉就比较明显。如,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业,劳动工资增幅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感觉较为明显。而农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和卫生、社会福利业,劳动工资增幅较低,对经济增长感觉不明显。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00年至2005年间,海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滞后于GDP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普通居民感觉生活变化不大。

  有业内人士将中国现状的收入分配结构形象地喻为“金字塔”型,即处在塔尖的少数人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少部分人过快的收入增长速度,掩盖了大部分处在塔底或塔中间的人过慢的收入增长速度。现实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普通大众难以体会到GDP高速增长带来的超值幸福感。

  物价指数高于幸福指数

  我们想破解的第二个问题是,GDP增长难道一定要以物价上涨为代价吗?

  现在,老百姓最怕听到的事情就是“涨价”。可残酷的现实是,似乎什么东西的价格都在涨———房价涨了、油价涨了、电价涨了、水价涨了、菜价涨了、肉价涨了、水果价涨了……

  符国瑄说,老百姓觉得物价上涨过快,是因为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了。实际上消费是由各个方面构成的,一些商品确实在涨价,但另外一些商品的价格也的确是下降的。

  为进一步说明白这个道理,统计部门有关人士解释说,在油价、菜价、电价、肉价等上涨的同时,通讯、电脑、服装、汽车等商品的价格是在下降的。百姓感觉物价指数过高,是因为多数人每天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但这些人并不需要每天去买车、买电脑,或换手机。

  因此,统计部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比全国平均水平只高0.1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在全国排列第16位,物价水平仍在合理的区间运行,不存在物价异常波动问题。

  但撇开统计数字,百姓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学费贵,看病贵,房价贵等等社会矛盾,都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还有,海南群众花在吃上的费用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就是经济学上的恩格尔系数,这几年排在全国第一位,城镇在45%左右,农村在58%左右,这说明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是不高的。

  上述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提高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收入群体而言,他们越是面对GDP增长的数字,心理的落差就会越大。

  从投资拉动型到消费拉动型

  我们要破解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海南幸福指数和GDP增速之间的差距呢?专业人士分析说,根本上还是海南经济增长方式尚处在投资拉动型阶段,而非更高层次的消费拉动型阶段。

  海南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和大企业带动。据统计,“十五”期间,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14.2%的速度增长,高于GDP年均10%的增长速度。业内有一个共识,即一个地区经济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投资项目往往对GDP增长的贡献越大。

  如海南上半年经济实现11.6%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年产24万吨的瓶级聚脂切片项目投产,纸浆、化学纤维产品也有较快增长。大企业的增长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但其利润的增长并不都能很快地体现到普通老百姓身上。

  这种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全国普遍存在。有经济学家认为,尽管这些年我们在不遗余力地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增长方式并未有根本的好转,还是以粗放式的、广铺摊子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有权威人士说,经济发展初期,需要投资的高速增长带动工业发展,完成工业化进程。

  海南乡村工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不均衡等经济结构问题,也是制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原因。

  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我省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只有40%多是消费拉动。而在一些发达国家,GDP增长的70%以上是靠消费在拉动。消费在GDP中所占份额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经济越发达,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越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越高。

  要拉近幸福指数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而幸福指数就是这种生活的直观体现。希望通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百姓的幸福指数能尽快赶上GDP增速,人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